東方離一走,殿內氛圍頓時一凝,變得頗為怪異。
殿內眾人,眼巴巴看著武信,難掩激動、興奮、期待等神色。
“開始安排吧!”
武信想了想,鄭重說道。
話語很簡單,影響卻很大,代表的意義更大。
開國立朝,絕對是天下大事,涉及的方方面面極多,武信肯定是不大瞭解,只能交給屬下去辦。
或許,在場眾人,包括武王府,只有蕭皇后、韋孝寬和長孫稚,會對這方面比較瞭解。
“是!”
武信話音剛落,也沒多說,在場大半人便迫不及待應道,並迅速退下,似乎深怕武信反悔般,讓武信頗為無語。
當然,武信也能理解眾人的想法。
此外,開國立朝後,論功行賞確實是方便許多,至少沒那麼多顧忌,勢力內的事物職位,完全可以自主行事。
……
會後,深宮。
武信心事重重回轉,在其他人看來,是為蓬萊商會或開國建朝等事深思,實則不是。
得自“金帝印璽”的開國秘法……《鑄聖庭》,是否執行?!
這才是武信最在意的事,如果只是開創類似李唐、大夏等反王的國度,似乎意義不大,畢竟大隋帝國如今雖然日落西山,依舊是個最強大的龐然大物。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這道理武信不可能不知道,這也是武信之前明知道己方絕大多數人希望自己開國建朝,依舊沒答應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古以來,因為靈氣濃度,還可能有規則缺失或未知因素的關係,這片天地一直沒有真正得到天地認可的國度。
雖然自己擁有秘法,難道之前各朝各國,就對這種秘法一無所知,自己真能開創成功嗎?!
以武信如今的勢力範圍,加上管轄下的子民數量,確實是有些不夠。
唯一的底氣,就是江都。
江都是天都級別城池,面積夠大、人口夠多、人氣夠盛,本就是城中之國。
光是江都城,就能滿足《鑄聖庭》中所言的最低階別國度了!
《鑄聖庭》所言的最重要之物……印璽,武信倒是有了,就是“金帝印璽”,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能一直用下去。
但是,其他方面就缺少很多了!
祭司、祭天台、通天之法等最基本的《鑄聖庭》要素,武信方暫時都沒有。
這片天地,本是蠻族天地,蠻族的很多手段和構架,不知是巧合,還是必然,還真和《鑄聖庭》所說有些類似。
比如祭祀、祭司、獻祭、溝通天地仙魔等等,以武道為主的人族,沒這種神神怪怪的東西,蠻族卻一直奉之為金科玉律,甚至化為種信仰。
當然,其中差別很大,就像是部落和國度的差別。
以武信對《鑄聖庭》的揣摩、理解,自己想建國,就必須在各城建造通天祭天台,至少是九座主臺、三十六座輔臺、七十二座次臺、一百零八座小臺,最好還能有三百六十五座基臺。
光是這些,就是個頗為浩大的工程,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頗為龐大。
這些通天祭天台,不是如蠻族中的普通祭祀之用。作用極大,是僅次於“印璽”的必備要素,穩定局勢、劃分疆域、溝通天地、匯聚民心、牽引人力、凝聚氣運等等,有很多用處,基本缺一不可。否則的話,別說武信據江都而稱王,就是佔據三大天都,失敗的可能性也高達百分九十九……
“啟稟主公!蕭……蕭蝶後,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