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武王武信,離開東都五天後。
李唐掌控住東都大軍,徹底控制東都,便正式昭告天下,舉旗起兵,並立越王楊侗為帝,李淵自封為唐王,改元皇泰,楊侗稱皇泰主,亦稱皇泰帝。
次日,喊出“伐無道,誅暴君,清奸臣”的口號,兵出東都。
此事一出,天下譁然。
緊隨著楚國公楊玄感起兵造反,又有個大隋重臣起兵,還是大隋皇親國戚之唐國公。
要知道,國之重臣起兵造反,影響比普通起義軍大得多,這也是楊玄感起兵,頓時引得大隋帝國震怒,八方隋軍圍攻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次唐國公更絕,不但竊取東都,並立了楊侗為帝,更改年號,當文武聖帝楊廣已死嗎?
更惡劣的影響是,短短數日,很快就有不少著名人物跟隨起兵舉旗,給人種約好了的錯覺。
唐弼、張大彪、宗世模、劉迦論、鄭文雅、林寶護、司馬長安、劉苗王等等,足有二十幾處,不是地方豪門,就是一方名士,要麼一方鎮守或大將,或是一流勢力。
光看此次起兵之人的身份,檔次比以前高多了,意義自然不同。
此次,確實是動搖大隋帝國的根基了,連號稱擎天巨柱的不破天都,也直接損失一個,這個最致命,影響最大。
如此大規模的造反,大隋帝國軍隊再多,也顧不過來了。
當天朝會,楊廣雷霆震怒,當朝連下數道聖旨。
原本負責平定南方的“大隋第一猛將,大隋九天王之御天王”魚俱羅,臨時調往河南郡。力求以最快速度,鎮壓唐國公,拿回東都。挽回惡劣影響。
此外,還有左屯衛大將軍吐萬緒、虎牙郎將公孫上哲、武賁郎將陳稜三大名將。協助御天王魚俱羅,圍攻河南郡,兵指東都。
其他新起兵造反的勢力,實在太多了,朝廷根本分不出將領兵力,只能暫時無視,讓各地隋軍嚴密監控和抵擋。
如此一來,朝廷威信大減。起兵造反的勢力,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一種惡性迴圈,掀起了亂世狂潮。
……
武信離開東都七天後。
梁郡,大運河之通濟渠河段。
離開東都後,武信方日夜兼程,輪流駕船,依舊只趕到梁郡,連東都到江都的一半路程,都沒走完。
武信看似專心趕路。不聞外事,卻有魅影樓不停收集天下資訊,傳遞給武信。使得武信清楚知曉天下諸事,包括又哪個勢力造反了,規模多少、在哪裡等等。
日夜兼程,連續七天七夜,並未靠岸休憩,也沒進行補給。
武信方大部分人顯露疲憊之色,卻沒人喊累,喊著想靠岸休息。
遠眺浩淼河面,長孫無忌莫名其妙嘆息道:“按照目前的速度。想抵達江都,最快也得半個月啊!還是一路順風的情況下。有點意外的話,時間更久了!”
眾人沉默。訝異疑惑看向長孫無忌。
自從上次直闖議事殿後,長孫無忌就平靜許多,排斥之心大減,開始認真做好職責範圍內的事了。
自從得知李唐正式起兵造反後,長孫無忌如浴新生,排斥之心徹底消去,開始參與出謀劃策,明顯站在武信一方了。
以長孫無忌的身份,其實也沒得選擇,就算他離開武信,李唐也不一定敢收他,重用更難。
當然,長孫無忌的改變,最主要是事情被武信料中了,事實證明長孫無忌錯了,只是眾人沒提,長孫無忌卻自己反省了!
“想什麼呢?”高士廉臉色一沉呵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