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東城牆。
原以為反軍給面子,在武國公的定親日沒任何行動,誰知道是瞞天過海。
武信自然不能輕視,便帶著山河老人、陷空老祖等十幾大修士,趕到東城牆。銀甲武衛及其他人,則繼續在武國公府訓練。
此時,唐國公李淵、長孫順義及四五千武林人士,已經抵達,大修士約為兩百餘人,其餘皆是煉氣中後期。
這是武信第一次見到如此多大修士聚集,勢若召開武林大會,磅礴氣勢讓空氣有些遲滯,氛圍凝重壓抑,常人難近。
大隋帝國疆域,原有九州,四十九府。實行郡縣二級制後,分為三百六十五郡,兩千餘縣。
全天下約有兩千餘名大修士,每位大修士都能雄霸一方,可稱老祖,所以有煉神老祖之說。
平均下來,每縣約有一位大修士,頗為巧合神奇。或許是虛無縹緲的氣運問題,聚一縣氣運,才能供養出一位大修士。
如今東都洛陽,卻匯聚了五百位左右的大修士,也就是匯聚了天下近四分之一的大修士。
這就是風雲之地。
當然,蠻族除外,蠻族基本在窮山惡水或偏僻荒蕪之地,人跡罕至。大部分蠻族大修士沒在大隋帝國的記錄中,具體多少,還真沒人知道,絕對沒大隋帝國多就是了!
距離東城牆約五百米處,便有軍卒和簡略木欄警戒。
“主公!”
“留守大人!”
武信到來,長孫順義、李淵和奉軍都尉蔡巖等,迎上見禮。
武信凝眉點了點頭,顧不上多客氣,便觀察起環境……
每隔五百米,便有一道人流來往,正往外搬運土石等物,放眼過去,場面火熱喧鬧。
無數軍卒,正挖掘著長約百米。寬約二三十米,深度未知的深溝。
溝壑之畔,土地沼澤,柴木堆積。濃煙滾滾,有的深溝,正不停有軍卒進出,傳出陣陣血腥味。
“情況如何?”檢視一番,武信看向蔡巖問道。
蔡巖自覺迅速彙報道:“反軍出動蠻族大祭司。驅使土行類異獸和大修士,挖了無數地道,四通八達。幸得李將軍有所戒備,讓人監測地底,及時察覺,便擇地挖溝攔截和探察,才發現敵軍已經挖通無數地道。如今雙方正在地底交戰,情況暫時難明,李將軍也在地道中……”
“挖了無數地道?多深距離?”武信皺眉問道。
建造城牆,不是把石頭堆在地面就行。和建房子差不多。需要擇地而建,更需要相應的地基支撐,否則很容易崩塌。
東都三百餘丈高的天都級城牆,地基至少百餘丈。再深處,便是堅硬的岩石層。挖地道的難度,比開山挖石還大。
不過,想想大修士的實力,武信也就釋然了。
別說大修士,只要煉氣強者拿著神兵,也能挖通地基和岩石層!
蔡巖自覺應道:“深度約為百丈。共挖了二十七處,其中二十四處挖到地道!”
“二十四處……”
武信神情沉重呢喃著,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多,便看向李淵和長孫順義建議道:“我等分開。每處派八到十名大修士統帥,隨時聯絡,如何?”
“是!”
雖然是建議,但武信是東都留守,不太出格或昏庸的決定,眾人自然不會反駁或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