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益民個子小,但氣勢很足,站在一塊土堆上,扯著嗓門,“老少爺們,咱們今天正式動工,工費是四毛錢一小時,不管飯,一天一結賬。地東頭有水,渴了自己喝,累了休息會,但誰要偷奸耍滑,立馬結賬走人。就說這麼多,現在是九點整,開始幹活吧。”
兩個在李家幹過的把式被他拉到背風處,菸捲遞過去三根才套出話:熟土要單擱東南角,方便事後回填。夯土牆得留過道,要不運土的騾車轉不開......
朱益民安排妥當後,在大棚地基周圍轉了一圈,感覺工人們的幹勁挺足,心裡熨帖了不少。
沒人知道他為了建大棚承受了多大壓力。
朱益民總是不由自主的往東邊望,隔著不遠就是李家地頭,今個早起李家也招人了,估摸著是在建造第二座大棚,他很想過去看看,又有些心虛。
猶豫了好一會,朱益民終究沒有壓住好奇心,溜達著往東邊走,距離李家大棚幾十米遠,他停下腳步,踮著腳,使勁往前看。
“娘呀,這陣仗……”朱益民驚了,一眼掃過去,李家地裡都是人,少說得有四五十號。
“這是……要再建兩畝大棚!這麼多人能管的過來嗎?”朱益民被李家的大手筆驚到了,本能的往前走了一段距離,看的更清楚,幾個李家的親戚在管事。
朱益民更羨慕了,他老朱家本就是獨戶,兩個姐姐都嫁到了外村,原本他還有鄰村的妻家幫忙,但現在跟老婆鬧翻了,舅子沒打上門就不錯了,他還能指望誰?
誒,李哲去哪了,咋沒看見他?
……
李家大棚內。
李哲組織好工人,安排完任務,就進了大棚伺候黃瓜和西藍花。外面的事都交給父親和幾個親人。
這倒不是李哲偷懶,父親和舅舅都是四十多歲,正是幹事業的好年紀,讓他們出面管理要比自己這個‘毛頭小子’更合適。
挖大棚地基並不是啥技術活,父親和舅舅都能整明白;大棚裡的黃瓜正是生長的關鍵時刻,反而離不開李哲的照看。
大棚邊緣種的是西藍花,已經長出了兩到三片真葉,十厘米左右,嫩綠嫩綠的。
第二批栽種的黃瓜稍矮一些,同樣長出了兩到三片真葉。
最先栽種的黃瓜長勢最好,黃瓜藤已經爬滿了人字架,長出手指粗的小黃瓜,頂著黃色的花骨朵。他捏起一片葉子對著光瞧,葉脈間泛著健康的油綠。
他看著看著咧嘴笑了,真好。
這些小黃瓜會成為他在這個時代立足的本錢,也將掀起反季節蔬菜種植的序幕。
趙鐵柱扛著印“碳酸氫銨“字樣的麻袋進來,“哲哥,咱從哪頭上肥?”
“從東邊,今天只給黃瓜施肥,上午弄一半,剩下的後晌再幹。”
趙鐵柱指著旁邊的西藍花,他又忘了這個菜叫啥名了,“這個菜用施肥嗎?”
“不急,明天再說。”李哲走到東頭,將大棚的門簾掀起來通風。
趙鐵柱將化肥袋子放到地上,“嘿,就這一畝地,幾個小時就能幹完,還等明天干啥?”
李哲一臉嚴肅的說,“柱子,大棚種植和露天種植不一樣,大棚屬於密閉空間,肥料揮發的氣體濃度過高會帶來一定危害,施肥要少量多次,注意通風換氣。
“行。”趙鐵柱點點頭,有啥危害他不清楚,可確實嗆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