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你咋知道的?”一聽有八卦,周圍的老孃們都湊過來了。
“俺們兩家是鄰居,昨晚他和媳婦先是吵架,後來又打起來了,動靜老大了,把俺家孩子都吵醒了。俺瞅見他媳婦揹著包袱出門了,看樣子應該是回孃家了。”
“媽呀,鬧這麼厲害,為啥事呀?”
快嘴媳婦被女人們簇擁在中間,一個個翹首以盼的望著她,快嘴媳婦微微揚起下巴,很享受這種感覺。
“俺聽著像是因為錢的事打起來的,矮冬瓜要建大棚,他媳婦不給錢,兩人就撕吧起來了。”
“啥大棚呀?就是老李家老二建的那個玩意?那不是瞎折騰嘛,要我也不同意。”
“是呀,聽說李家建大棚花了幾千塊,都能蓋兩間新房了,但凡腦子清楚的人,也不會弄那個物件。”
“這朱益民也是魔怔了,好好的日子不過,建那個敗家玩意幹嘛。”
一群娘們七嘴八舌的說著,代銷店一下子熱鬧起來。
“滋滋……”村委會的大喇叭響起來,
“各位村民請注意,現在播放一條招工資訊,咱們村朱益民家招工,年齡十八到五十歲,身體健康,施工地點就在村北地裡。
想找活的可以直接去他家報道,名額有限,早到早錄……”
李家老宅。
老李正拿著掃把,清掃地上的槐樹葉子,聽到廣播明顯怔了一下,額頭皺成山字紋。
王秀英站在灶臺旁,一邊收拾晚飯,一邊跟丈夫說話,“天冷了,該挪到廚房做飯了,回頭你把廚房灶臺拾掇拾掇。”看到丈夫沒回應,喊道,“嘿,老李,我說話呢。”
“別出聲,聽說啥呢。”
王秀英一心二用道,“有啥好聽的,就你兒子大棚裡的活都幹不完,你管人家招不招工。”
老李反駁道,“你懂啥?”
王秀英一瞪眼,“行呀老李,這大棚建起來,你的脾氣也見長呀,是不是瞅著大棚裡暖和,也想跟你兒子搭夥作伴。”
“我不是喊你,是這朱益民不對勁,我估摸著這小子可能也要建大棚。”
“你咋知道的,人家又不是豬油蒙了心,建這糟錢的玩意幹啥?”
“老二說的,自打蔬菜大棚建起來,這朱益民隔三差五往他那跑,問東問西,看的仔仔細細,連塑膠布接縫都問得門兒清......”
王秀英也認真了,“不能吧,建大棚沒五千塊下不來,就算他朱家底子厚,周玉鳳那鐵公雞能鬆口?”
老李將掃把扔到一旁,“那我就不曉得了,等老二回來,聽聽他咋說。”
王秀英抱怨歸抱怨,但二兒子的事她最上心,“老李,跟俺交個底兒,這大棚...真能成?”
老李說道,“早先覺著懸乎,如今瞅著...這大棚就算不掙錢,也不會賠錢。”
王秀英喜道,“這話咋說?”
“眼瞅著到寒露了,夜裡氣溫也降了,但大棚裡就沒低過二十度,晌午日照好,都是二十五度以上;十一月份黃瓜就能上市,菜價不會便宜,咋著也賠不了……”
王秀英心裡踏實了,眉開眼笑,“還是俺家老二有本事,今年把貸款還上,明年就是純賺的了,兩三年就能起新房,可比老大兩口子強多了。”
老李撇撇嘴,又成你家老二了,不是你倆吵吵那會了,得,以後你們娘倆的事俺不參與,你倆今個吵,明個好,把俺夾在中間當二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