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胤礽的臉色也直到太子妃人選的確定,才恢復正常,畢竟現在的太子妃身份和石氏一樣都是重臣之女,且她父親馬佳諾敏戍邊十年,手裡是有軍權的,太子非常滿意。
包括林禛玉在內的眾位阿哥都在猜想,馬佳諾敏肯定是訊息不靈通,否則他若是知道京中現在的風氣,定然不會答應康熙的提議。從康熙二十五年開始,京城中氣氛一點一點地變了,也不知這些大臣是被誰蠱惑了,否則他們哪裡有膽量與康熙唱對臺戲。
康熙向馬佳諾敏提及時,選秀已經過半,馬佳諾敏遠在邊界,只知道皇命不可違,回覆康熙:一切由皇上做主,謝主隆恩!
胤祚等人大為歎為觀止,果然汗阿瑪和太子胤礽才是真正的父子情深。
後宮一眾妃嬪臉色倒是有些酸,尤其是榮妃,太子和三阿哥一同賜婚,董鄂氏的阿瑪雖然也是重臣,但是在身份上遠遠趕不上石氏和馬佳氏。
至於林禛玉,康熙並沒有放棄,想著這屆不行那就下屆選秀再說,康熙三十四年時,林禛玉也有十八歲了,這個年齡剛剛好,成家立業。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太子的大婚,太子的婚禮自然是高規格的,比康熙二十六年大阿哥成親時,品級高多了,也更熱鬧了。
大阿哥臉色就非常不好,他的嫡福晉在二十七年和二十八年分別生下一個格格,這後面三年就再沒有懷孕,長孫的頭銜竟然是被太子的庶子搶去了,雖然太子因為這個庶子一度沒法定親,但是現在卻找到一個更好的,大阿哥決定晚上就回去和福晉繼續奮鬥,嫡長孫的頭銜一定不能讓太子的嫡子再搶走。當然大阿哥喜酒吃完,回到府邸,伊爾根覺羅氏一臉喜色地告訴他,她懷孕了,大阿哥就差仰天長笑。
不過大阿哥擔心太子妃先生下嫡子,他是白擔心了,馬佳氏並未打算為太子生育兒女,既然委身於一個擁有許多女人的男人是不得已,那麼她至少可以在有限的條件下決定自己的生活。當然馬佳氏並沒有特別的來歷,但是她有一個特殊來歷的額娘,從小耳濡目染父母之間那種溫情,她絕對不會為一個自己根本不想嫁的男人生育子嗣。
馬佳氏接手毓慶宮的所有事務之後,就開始制定嚴厲的規則,除了男主人太子和她這個女主人太子妃不用遵守之外,其他所有人都必須遵守她制定的這份管家章程。而且後院小妾的晉升機制也全權按照功勞來算,生育一個阿哥和格格、侍寢多少日子都計算在內,至於側福晉的,她沒權利撤銷,但是她有權利提拔後院小妾們的品級,太子側福晉位置可是有八個,這才佔了兩個,小妾們大有前途。
於是太子的側福晉李佳氏悲劇了,她生了兒子,另外一個側福晉生了一個女兒,兩個阿哥和格格一律被太子妃強硬地抱到前院兒童屋養著,作為親生母親,有探視權,沒有教養權。而且太子妃為太子制定了一個侍寢章程,她是問明瞭後院各小妾們的月事時間,專門分別排開,讓這些女人在安全期侍寢,懷孕的機率大大減少,至於還有人能懷孕,那就代表那人運氣爆表。
李佳氏一時間有些後悔,早知道當初就不該提早弄掉石氏,換了這個馬佳氏,她的背景硬,太子非常滿意她,毓慶宮所有的事務全權交給太子妃處理,就連她之前安插的人手,也被太子妃簡單粗暴地換掉了。
胤祚等一眾阿哥知道這事之後,大家頓時仰天大笑,胤祚和胤禩是知道李佳氏的來歷的,然而李佳氏偷雞不成蝕把米,夠他們笑好幾年了。不過他們不得不感嘆,太子這人妻運爆表,前有太子妃石氏也是前朝後宮都交口稱讚的賢妻,後有馬佳氏這種大氣鎮得住場面的太子妃,太子真是幸福,就不知太子能否守住這份幸福。
新上任的太子妃獲得了所有人的稱讚,皇貴妃對她讚不絕口,規矩禮儀樣樣到位,對後宮的一眾妃嬪也不卑不亢,就算是後宮位份很低的妃嬪也對太子妃深有好感。
林禛玉自然也不會沒見過馬佳氏,胤祚起初懷疑馬佳氏也有特殊來歷,他和胤禩就找了個機會逮著林禛玉去觀察了一下馬佳氏,林禛玉給予否定的答案。至於馬佳氏那一身特立獨行的本事哪學來的,在馬佳氏的額娘回京之後,眾人也就明白了。
與此同時,後宮又再次出生兩名格格,都出自李佳氏和程氏,這兩人生孩子的頻率和機率一樣大,一前一後,誰也礙不著誰。李佳氏還等著生出兒子翻身,卻接連生了兩個女兒,不可謂不生氣和鬱悶;程氏倒是無所謂男女,只是有些鬱悶的原因是,作為清朝的公主是要遠嫁蒙古的,聽說嫁過去的公主大多都早逝,程氏暗暗想著,打定主意培養女兒做一個英姿颯爽的堅強女子,馳騁在蒙古草原,當然後來證明,她多想了。
新出生的兩位格格提醒了胤禩和林禛玉一件事情,按說這個時候,十五阿哥應該被他額娘王氏懷上,可是卻未曾聽說後宮還有其他妃嬪懷孕,一時間這就有些奇怪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胤祚聽胤禩提起十五阿哥,大家立即調查後宮的妃嬪人數,然而查過去查過來,就是沒有王氏這個人。胤禩這才恍然想起:“我記得十五的額娘是江南大家閨秀,是汗阿瑪南巡時帶回來的,汗阿瑪二十三年南巡過一次,二十八年的南巡被取消了,所以王氏並未進宮?”
“嘖嘖,也就是說十五十六十八出生不了了?”胤祚有些幸災樂禍地道,“也好,其實汗阿瑪已經有十四個兒子,生太多養不起啊。”
胤禩抿唇一笑:“也是,等我們出宮建府,汗阿瑪就會知道有多頭疼了。”
康熙三十二年六月至康熙三十三年十二月,這一年,後宮再也任何一名妃嬪誕下子嗣,皇貴妃等人在暗暗想著,皇上也沒耽誤寵幸妃嬪,為何這些妃嬪卻不見一個懷孕?這事有點蹊蹺。
當然康熙還未想到這個問題,他只是考慮到三十四年又是選秀之年,他的四五六七八·五個兒子需要找老婆,一時間有些頭疼人選的問題。
外面大雪封天,天氣嚴寒無比,康熙坐在御書房望著飄落的雪花深沉地思考這個問題,向梁九功問道:“梁九功,你說朕有這麼多兒子,他們全都是來討債的,這馬上要出宮開府,每個兒子不出二十萬安家費是拿不出手的,這一下子就是一百萬,朕的家底就要沒了。”
梁九功哪敢接話,他恭敬地聽著,康熙繼續嘮叨,“你說朕若是執意給老四賜婚,他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梁九功本不想開口,但是關係到四阿哥,他揣度著詞語,小心地說道:“皇上,四阿哥有多執拗,皇上也應該知曉,奴才覺得皇上還是和四阿哥商量一下,萬一這出了什麼事情,那可是皇室的大笑柄。”
康熙的臉色立馬拉長了,重重地嘆口氣道:“當老子當到朕這個份上,朕還是皇帝呢,獨一份。”
梁九功心想,四爺奴才只能幫您到這份上了。
“對了,五六七八四位阿哥身邊伺候的人都有哪些?可通人事?”康熙不過隨口問道,他還朕沒操心過除了太子之外的其他兒子,他只關心兒子們的學業,至於兒子們的生活諸事,不是有他們額娘關心麼?可憐他的嫡子,出生時額娘就去世了,他不多關心點,誰關心他?
梁九功對後宮的事情自然知之甚祥,聞聽這話,頓時臉色犯了難,不過片刻後還是說道:“奴才未曾聽聞諸位娘娘在阿哥們身邊放了人。”
康熙頓時很吃驚,“這是怎麼回事?除開老四那個孽子,老五也十七歲,老六老七老八都十六了,身邊還沒有一個伺候的人?”
梁九功哪敢說他是知道諸位娘娘怕阿哥們走了太子的老路,那不是貽笑大方麼?只得揣著明白裝糊塗,搖搖頭:“娘娘們的心思,奴才不敢擅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