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辰已到!”
“百官進殿!”
隨著老太監那尖利的嗓音響起。
靜候多時的文武百官依次進殿,新一天的早朝,也隨之開啟。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剛剛開場,湯和便率先奏報,表示得西征軍八百里加急,沐英等突襲脫火赤等北元餘孽,首戰告捷。
聽到這話,不但是朱元璋自己。
便是連百官都很興奮,紛紛請奏降旨犒賞三軍,以振軍心。
胡惟庸卻是面沉如水開始訴苦,表示此次北伐至今不過月許,卻已經耗糧秣二十餘萬石,銀三十餘萬兩。
現今不過些許小勝,便要犒賞三軍。
此仗打完,那怕是不知得靡費多少。
所以以他之見,此次還是先口頭表彰。
等三軍大勝而歸之時,再行重賞。
這些話,雖說在滿朝歡騰的情況之下,多少有點潑冷水的嫌疑,不過這次朱元璋卻是絲毫沒有見怪。
畢竟身為左相,這些事好不好聽,那都是胡惟庸的應盡之份,必須要說。
也是因此,朱元璋面上配合著湯和等主張犒賞三軍的官將和胡惟庸爭辯一番,末了卻還是依胡惟庸之意,僅僅下令封賞了些表現突出的軍卒,說了幾句諸如期待眾軍將繼續銳意征伐,取得更大的戰果……
待大軍大勝而歸之時,自己必當親自簞食壺漿,恭迎大軍之類後,便將此事揭過。
接著就是一些小事。
如海州,莒州等地,有小股倭寇為禍;占城王阿答阿者譴使來朝稱臣之類。
“近年來,占城和安南之間,戰事不斷!”
“雖依仗如大將制蓬峨之勇武,占城屢敗強敵!”
“但占城終究國小力弱,且安南王陳日煃也算一方雄主……”
“阿答阿者此刻譴使稱臣,恐是兩國之間又有戰事發生,欲以我大明為後路!”
聽到占城譴使稱臣,朱元璋洞若觀火,表示此等周邊小國,願意俯首稱臣以彰我大明威儀雖是好事。
但若因此讓大明捲入無端戰火,卻是毫無必要。
斟酌一番,朱元璋決定讓百官酌情處置,自己則先避而不見。
一切,都等剪除蒙元餘患,或者占城安南戰事明朗之後,再做定奪。
至此,需要討論諸事,差不多已經處理完畢。
但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都半點沒有退朝的意思。
很明顯,百官這麼賴著不肯退朝,都是因為聽說了前去緝拿朱肇輝回應天問罪的徐祖輝已經回來,想聽聽朱元璋到底打算對朱肇輝如何處置。
就在眼見沒有一人願意先捅破窗戶紙,陳寧對胡惟庸眼神示意,詢問是否需要自己出頭再做惡人之時。
朱元璋卻是哈哈大笑,主動開口道:“諸卿如此這般,該都是在等魯王以公役為私用的結果罷?”
看戲的連道不敢。
明哲保身的如湯和一類,則眼觀鼻鼻觀心,假裝一切都跟自己無關。
唯有胡惟庸陳寧等義正辭嚴,侃侃而談,表示絕非是自己等有意刁難。
實在是藩王以公役為私用之事,茲事體大。
如不妥善處理,萬一往後諸往後爭相效仿,到時大明,恐國將不國!
“左相陳御使你等為我大明之心,天地可鑑!”
“朕銘感五內尚且不及,又豈能有怪罪之心?”
冠冕堂皇幾句,朱元璋這才話鋒陡轉道:“不過魯王此次以公役為私用之事,經過調查,卻確實別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