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湯家的一萬兩銀子還沒送到魯王府,朱肇輝敲詐了湯和一萬兩銀子的事,就已經傳的是沸沸揚揚,滿城風雨。
也是因此,早朝剛剛開始。
胡惟庸就跳出來就此事狠狠的參了朱肇輝一本,表示朱肇輝的行為,簡直就是說一套做一套。
嘴裡說不要封地以換取自由。
實際上卻是打著魯王的旗號,到處索拿卡要。
先是以投資為名,從燕王朱棣處要走了一萬兩銀子,現在又藉口築壩,從湯和處要了一萬兩……
剛剛繼封這幾天啊,就已經搜刮了兩萬多兩銀子。
長此以往,那還得了?
“為了皇家威嚴,也為了我大明江山,此風絕不可長!”
悲天憫人一番,胡惟庸道:“所以以臣之見,陛下必須儘快降旨,勒令魯王謹言慎行……”
陳寧等人也紛紛開口,表示別看現今朱肇輝敲詐勒索的物件是如朱棣湯和等親近勳貴,可要任由他發展下去……
誰知道將來他會不會將魔爪伸向黎民百姓?
所以僅僅是勒令朱肇輝謹言慎行可不夠!
必須得在訓誡的同時,還必須得追回他所敲詐得手的銀兩。
若不如此,怕就不能起到警戒的效果,難保將來朱肇輝故態復萌。
“不就是擔心有了湯和這一萬兩銀子的支援,那孽障居然真按時將築壩修好,然後你們輸了賭約麼?”
“覺得有湯和的支援,賭約對你們不利的話那你們直說啊!”
“用得著擺出這麼副道貌岸然的德行,就跟俺孫子做了多天怒人怨之事一般麼?”
“再者說了,俺老朱的子孫即便再不肖,那也有俺老朱……”
“什麼時候輪到你們這群傢伙指手畫腳了?”
“難不成你們這是在教俺做事不成?”
看著一眾人等的表情,朱元璋是心頭火大不已,更是堅定了一有機會,就要將這幫傢伙連根拔起的想法。
不過面上,朱元璋卻是不動聲色,笑呵呵的解釋,表示湯和的銀子是怎麼回事,自己不是太清楚。
但朱棣這邊……
“除了燕王,寧妃也投了銀子,魯王還給了分利文書……”
朱元璋道:“所以我相信燕王這邊,該真的是打算合夥做買賣,而不是什麼敲詐——你等要是不信,待會兒我可以讓燕王和寧妃,將相關合約,給你等過目……”
“那倒是不必!”
“畢竟陛下一言九鼎,我等豈敢懷疑?”
胡惟庸陳寧忙口稱惶恐,然後將目光轉向了湯和道:“因為是打算合夥做買賣,燕王的銀子給的合情合理,但信國公你呢——你應該不會告訴我們你國公府也在和魯王合夥做買賣吧?”
是又咋的?
不行啊?
湯和很想這麼回答。
只是之前他跟朱元璋洋洋得意,表示朱肇輝居然想從他們手裡訛銀子……
簡直就是吃多了豬油蒙了心,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斤兩的事,現今在勳貴圈裡那是已經傳遍。
此刻要再說的確是做生意,那簡直就跟將拉出來的愣坐回去沒什麼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