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九年,二月甲午。
又是一年金榜題名時。
徐員外看著滿街儒衫四方平定巾,掩袖打了個哈氣。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呀。
徐員外被乍寒的春風吹著,不由懷念起京郊的湯池子。
弘治帝有錢,比往年大方了不少。
除夕排朝宴,第一件事,便是宣佈給官員漲工資。
工資裡,寶鈔的部分砍掉,全部換成銀錠。
算來,糧食、布匹等排開,到手的銀子至少比去年翻了兩倍。
京中、南北直隸的官員或許還不覺如何,如廣東、雲南偏遠地區的官員,估計至少三成得給弘治帝叩頭。
過年終於可以吃上肉了!
有了錢,入冬,弘治帝就在京郊修了一個小行宮。
姐姐還特意在地下鋪了地暖,據說當時建造的工匠們個個被虐得兩眼發白的出來。
但結果喜人,地板冒著熱氣,穿上棉拖,閑來泡泡溫泉,不過三天,聞知風聲的宮中大佬全都收拾包裹過來。
幸虧姐姐有先見之明,提前給自己留了一間屋。
據說弘治帝在翰林院聽課,王華都曾問過一嘴,看……嘿嘿……陛下能不能將“技術外放”。
技術都是自家夫人的,弘治帝沒敢當場答應。
回頭問張儀華,張儀華便說,要是想賺錢,幹脆便放開。
有錢去拿地建的,自然管不著。
可如今宮裡有錢,也不在乎那點錢,再說了,從百姓手裡搜刮的民脂民膏,自己接著還膈應呢。
於是到最後,宮裡便放出訊息,湯池子自己拿錢拿地去建。
地暖,只有“好人”能得。
什麼是好人?
為民的好官,民間的大善人,政績考核突出者。
經錦衣衛審核無誤,宮裡的工匠親自到你家裡給你建。
這便是獨一份的。
宮裡特意建了二十座規模不等的莊子,地暖、湯池應有盡有。
凡是符合標準的,都能得陛下賞賜,住上一個冬天。
沒多久,各地上報。
便有一符合標準的富商拔了頭籌。
只因他向當地官府捐贈了三十萬雙棉鞋( ̄) ̄)。
皇後娘娘特意召他入行宮,給他一年的南直隸棉鞋特許權,一年之內,南直隸棉鞋的生産都歸他家,旁人私産便是犯法。
張儀華看著階下的富商,一臉語重心長。
“民生艱難,你定價之時,一定得考慮百姓能不能買得起。有些實在貧苦的,還望你費心。棉花不得作假,給平民百姓穿的鞋,花樣不用多,但鞋子一定要厚實,保暖,別賺黑心錢。市場在那裡,薄利多銷,名聲打出去了,便是一年之後,競爭的人多了,百姓依舊到你家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