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典過後,不過巳時末,太子殿下依舊得迴文華殿學習。
徐穆早早等在殿內,翻看最新遞上的奏章,攤開一本,眼光頓亮。
朱厚照臉頰發紅地進來,嘴巴咧到耳根。
“舅舅你可不知,今日可真解氣!”
待喝完三大碗茶,朱厚照依舊滿臉興奮,一臉“快誇孤”的傲嬌樣兒。
“殿下,想不想更解氣?”
朱厚照眼睛眨呀眨,啥意思?
徐穆笑眯眯地遞上奏本,朱厚照一看,乃是秦王、代王的上表。
寧王府找的替罪羊,自然不是全然無辜。
但身為藩王,紛紛言寧王早有反意,府中有豢養多年的死士,更與沿海倭寇勾結,走私攬銀。
半數以上宗室搭其便車,為其提供方便,地方官員多有牽扯。
更有往來書信為證。
英國公世子奉命羈押妖道三清觀真人李廣到案,亦送上八百裡加急奏疏,言懷疑李廣幕後主使便是寧王,足以令朝堂炸開鍋。
徐員外敢拍胸脯肯定,若非湊巧,便是天子有意拖延百官訊息。
晉王案才過多久,又出寧王案,若非歷史走向發生改變,這一位寧王純屬無辜中槍。
畢竟謀反的那一位,還算是半大少年,如今天下大體平靜,頂多有點小心思。
但豢養死士,這一點,他倒是難以辯解。
朱厚照抓著腦袋,怎麼更解氣?
殿下可記得臣提過的番商?
朱厚照點頭。
現在便是發揮他們餘熱的時候。
徐員外笑意淺淺,攤開白紙,左勾右畫,溯古望今,誓要將厚黑精髓傳與親侄。
打頓棍棒,再給甜棗。
小卒得前,便可乘勝追擊。
捉住把柄,按兵不動,頭懸亮劍,才是好手段。
大明儲君的厚道之路從十度傾斜,漸漸向九十度轉彎。
階下大明文武,面對如此儲君,亦只好自求多福。
弘治八年,三月丁亥。
上命翰林院編修羅欽順為正使,勘察朝鮮。
中書舍人謝正為正使,回訪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