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看透了他的想法,薛教授解釋道:“這次考察可能比最初設想的更加重要。除了已知的墓葬群外,周邊地區近期發現了一些......特殊的情況。”
“是關於那塊石碑嗎?”李明問道,“我剛才看到新聞了。”
鄭主任和林博士交換了一個眼神。
“不僅僅是石碑,”鄭主任開口,聲音沉穩,“近期在該地區還發現了一些異常現象,包括地磁異常、當地居民報告的奇怪聲音,以及......一些無法用常規科學解釋的現象。”
李明有些吃驚:“什麼樣的現象?”
“時間錯位,”林博士接過話題,“有當地村民報告說,他們在某個山洞附近活動時,會感覺時間流速變慢或變快。更奇怪的是,我們的初步調查確實發現了空間時間異常的證據。”
李明幾乎要笑出來,但看到所有人嚴肅的表情,他意識到他們並不是在開玩笑。
“如果你說的是真的,”薛教授最終開口,“這將徹底改變我們對人類歷史的認知。”
李明的心砰砰直跳,不知道教授是否相信自己的話。他小心地觀察著每個人的反應,看到鄭主任和林博士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有一件事可能與此相關,”鄭主任從公文包中取出一個資料夾,“前天晚上,臨汾地區有居民報告看到山區上空出現不明光源,持續約3分鐘。當地氣象站的記錄顯示,那段時間內該區域的地磁場出現了罕見的擾動。”
他將一張照片放在桌上—一張模糊的夜景照,遠處山脈上空有一道藍色光柱直衝雲霄。
“我們分析認為,這可能是某種能量釋放現象,”林博士補充道,“與你提到的'時間錯位'可能存在關聯。”
李明感到一絲不安:“所以這次考察,不只是為了研究墓葬群?”
“是的,”薛教授坦率承認,”墓葬群考察是對外公開的任務,但我們同時也需要調查這些異常現象。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林博士和鄭主任的參與。”
會議持續了兩個小時,討論了考察的具體安排、安全措施和可能遭遇的各種情況。最後,薛教授宣佈會議結束,但單獨留下了李明。
“李明,”等其他人離開後,薛教授語氣變得更加私人化,“我認為你是個優秀的學生,堅實的學術基礎,開放的思維方式,所以我推薦你加入這個專案。但我必須確認一點—你是否準備好面對可能顛覆你所學知識的發現?”
李明思考片刻,然後堅定地點頭:“教授,我選擇考古學是因為渴望瞭解真相,無論它多麼不符合常規。如果那裡真的有什麼超出我們理解範圍的現象,我想親眼見證。”
薛教授滿意地笑了:“好。明天準備出發吧。對了,這本書可能對你有幫助。”
他遞給李明一本看起來相當古老的書,封面上只有四個字:《異境考古》。
“這是...?”
“一些前輩的實地筆記和觀察,”薛教授解釋,“關於一些'官方記錄'之外的發現。讀完後記得歸還,這是僅存的幾本之一。”
回到宿舍,李明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那本書。它看起來像是一本手寫日記的影印裝訂本,內容從1950年代一直延續到近期。作者似乎是多位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記錄了他們在全國各地遇到的無法用常規科學解釋的現象:石壁上會變化的符文,在某些地點失效的現代儀器,偶爾出現的“時間氣泡”...
最引人注目的是關於”界門”的記載—據說是連線不同世界或維度的通道,通常隱藏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如古墓、山洞或湖底。
“界門...”李明輕聲念出這個詞,心中既有懷疑也有莫名的熟悉感。
他繼續閱讀,直到深夜。書中的最後一篇記錄來自五年前,描述了在山西某地下洞穴中發現的”光壁”—一面能夠顯示另一個世界影像的石壁。記錄戛然而止,沒有提及後續發展,但頁邊有人手寫的一行小字:“參見臨汾檔案,最高機密”。
李明合上書,感到思緒萬千。如果這些記錄是真實的,那麼人類的歷史和世界的本質可能遠比他在教科書上學到的要複雜得多。
次日清晨,李明早早起床,完成了行前準備。當他拎著行李走向集合地點時,看到一輛軍綠色的越野車已經等在那裡,車旁站著幾位陌生面孔,林博士也在其中。
“李明,”林博士向他點頭致意,“準備好探索未知了嗎?”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似乎隱藏著更深的含義。李明深吸一口氣,堅定地回答:”是的,我準備好了。”
他不知道這次考察將把他帶向何方,但內心某處,他感到自己正站在人生的轉折點上。無論前方等待他的是什麼—驚奇、危險或徹底改變認知的發現—他都已準備好迎接挑戰。
越野車啟動,駛離校園,向遠方的山脈進發。李明透過車窗,最後看了一眼熟悉的校園,心中默默告別了過去平凡的生活。
一場超出想象的冒險,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