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盛並沒有立即問他們有沒有見過侯明秀,而是先仔細問他們那天晚上見到的情況。
那天晚上楊菁特意看過,上樓的時間是九點四十五,下樓的時間是十點二十二,兇手比她要早幾分鐘下樓,大約也是十點剛過,而且兇手下樓之前,楊菁喊過一聲救命,當時在教學樓裡的人應該都聽見了,因此最重要的是喊救命之後教學樓裡的同學見到過什麼人。
這是一個很有標誌性很明確的時間段,回想起來也容易。
這六位同學,三位男生三位女生,他們過來之前就知道是什麼事情,因此都很配合。
梁盛第一個問的是一個女生,叫餘曉,她道:“……我聽到喊救命的時候我正在五樓的教室裡整理桌椅,當時我沒有立刻出來,在教室裡聽不太清楚,後來又聽到兩聲救命,我才從教室出來,當時走廊裡沒看見人,那個時間一般教學樓裡上自習的人都走了,不過……我走到中間大廳的時候,有聽到下樓的腳步聲……沒看見人……”
教學樓一共三組樓梯,中間一組,兩邊各一組,那天去保衛科看影片的時候能確定,兇手肯定是從正門出去的,也就是說兇手一定是從其中一組樓梯下去的。
第二個問的也是一個女生,她道:“……我當時是在三樓,聽到喊救命聲我就出了教室,不過我當時一直在走廊裡,一直沒看見人……也沒聽到腳步聲……”
第三個回答的是一個男生,叫林明偉,他見到有人下樓梯:“……我聽著救命聲應該是在樓上,我從二樓順著樓梯往上走……”
梁盛打斷他:“你從哪邊的樓梯往上走?”
“就從中間的樓梯……應該從二樓到三樓的樓梯上,我見一個人往下走,不過那個人穿的不是黑色羽絨服……”
梁盛又道:“那個人具體是什麼樣還記得嗎?”
“我當時沒特別注意,只記得他……穿一件藍色羽絨服,臉上帶著一個白色口罩,揹著一個黑色的包……其他的就沒印象了……哦,對了,那個人跟我身材差不多。”
林明偉是中等身高,大約一米七五左右,身材偏瘦,而侯明秀……也是這種身型,可話又說回來,這種身型的男生很常見,人堆裡一抓一大把。
楊菁看了梁盛一眼,她還是覺得這個人有點奇怪的,為什麼會戴一個口罩呢?當然冬天戴口罩的人有很多,一是冬天空氣不太好,二是冬天戴口罩可以禦寒,但是即使戴口罩也基本都在室外,一般人在室內是不會戴口罩的。
楊菁想到的,梁盛不會想不到,只聽他繼續問林明偉:“你還記得他背的那個包具體是什麼樣的嗎?”
以侯明秀的心思縝密,每一個環節他都仔細考慮過的,當時他從樓頂下到一樓,這一路極有可能會遇到人,不排除有人會記得他認得他,為了製造不在場證明,他有可能會喬裝改扮,那麼他用來改扮的衣服等,放哪裡呢?自然是放在包裡。
林明偉顯然記不太清了,當時也就一個照面的時間,他也沒有特意觀察過對方。
他皺眉思索了一會兒,才道:“我記得是一個黑色的雙肩包……就是很常見樣式。”
梁盛道:“那個包大不大?鼓不鼓?”
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如果包裡要放一件羽絨服的話,包小了放不下,就算放下了,包看起來肯定鼓鼓的。
“不算大吧,就是很常見大小……”他左右看了一下,正好見有一位同學揹著包過來的,他指著那個包道:“就跟那個包差不多大。”
眾人都隨著他的目光看過去,那確實不算一個大包。像這樣的雙肩包在校園裡很常見,去上課,去上自習,都要背一個差不多這樣的包,實在不起眼。
林明偉繼續道:“那個包也不鼓,就感覺裝了幾本書的樣子。”
一般上自習都是在包裡裝幾本書,不會裝太多東西。
這樣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正常去上自習的學生。
梁盛點點頭,沒再問下去。
接下來回答的是一個男生,叫張洪建,他道:“我當時在一樓,聽到救命聲,我就往樓上走,我走的是西側的樓梯,碰到兩個人下樓,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嗯……看著像是一對情侶。那兩個人都沒有穿黑色羽絨服,男的穿的是一件棕色毛呢大衣,女的穿一件紅色羽絨服,兩個人都揹著雙肩包,都是正常大小,也不鼓。”
此時張洪建已經有了經驗,知道該如何回答,他說的話也很明確。
還剩下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這兩個人表示都沒看見過有人下樓。
六個人都問完了,並沒有實質性的收獲,雖然失望,不過也算是意料之中。
這時梁盛拿出手機,他拍了侯明秀的照片,把照片給這六個人看。
“看一下這個人,那天晚上你們有沒有見過這個人?不一定是在教學樓裡見過,在其他地方見過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