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縣入京。
這件事情也是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大肆議論。
要說起來,這三個知縣放在當地還是很了不起的,但在燕京城這地界還真就算不上什麼官。
隨便誰站在大街上,閉上眼睛抓一個過來,就算自己本身不是個官,那家中不出三伏也肯定能有當官的。
不是有那麼句話嘛!
不入京,不知官小!
再者說,小浪底這個地方距離燕京城遠得很,所以修不修水庫,其實對燕京城的百姓關係不大。
大契皇朝的歷代皇帝,哪個不是想著治理水患的?
對於燕京城的百姓們來說,什麼水患大事,那也已經是爺爺的爺爺那輩子的記憶了。
離自己遠得很。
但皇帝親自召見三縣知縣入京,這件事就看起來很不尋常了。
一些敏銳點的官員,他們已經看出了其中蘊藏的特殊意味了。
對於這三個知縣的處罰,那是政事堂下達的。
但皇帝卻直接繞過了政事堂,要求親自召見三人。
這說明了什麼?
這是陛下已經對當今的政事堂,不滿意了啊!
要說起榮千萬這一屆政事堂,朝中有不少的官員,都很輕視他們的。
自從方景大帝親政之後,政事堂到現如今已經歷經三任了。
第一人首輔,乃是皇帝的老丈人,羋天正。
他雖為獨相,但能力這方面是誰來也都無可挑剔的,而且人品也是世人可見的。
羋天正在位的時候,可以說是朝廷發展的飛速時期。
當時朝廷認可了羋天正的主政,任用了夏建寧為將,擊潰了北遼平定了安南。
如此的功績,完全足夠讓羋天正名垂史冊!
現如今,羋天正已是外放成為了軍相,擔任著西域軍政大臣,專門負責與古波斯對戰的全部事宜。
自從羋天正走後,繼任為相的便是付薪翰。
世人皆頌羋歸付隨,殊不知付薪翰上任之後基本延續了羋天正的政策,完成了朝廷從創業到平穩的過渡。
這付薪翰的政績雖然不比羋天正,但他為官清廉也是難得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