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路從主簿做上來,足足花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這才做到了縣令的位置上。
雖然舉人這個起跑點是低了點,但像是和伸這種一輩子都沒犯過什麼錯,卻還是晉升如此之慢的人,也多少都證明了他的仕途坎坷。
而另外這位,名叫何振喜的舉人,那可就是得罪人,讓人給穿小鞋的標誌了。
他也是從舉人起步的,但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現在還只是個窮鄉僻壤的小縣令。
何振喜剛走入仕途的時候,當天就得罪了上官。
然後他就被人,一腳給踢去了岷嶺那邊,做了一個小小的主簿。
他剛去岷嶺上任沒多久,又因為仗義執言,再一次得罪透了上官。
這次他直接被調去了瓊臺。
瓊臺這個地方就很奇妙了,當年先皇在位的時候,這裡是大契的最南端,也是所有被貶謫的官員都會去的地方。
何振喜就在瓊臺做了六年多的主簿,最後還是因為平定了黎亂的功勞,終於得到了一個升官的機會。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就算是升了官,也沒比之前好到哪裡去。
他也就來到了小浪底這個窮困的縣郡了。
這三位算得上是仕途坎坷的存在了。
他們也是因為各種原因,這才走到了一起。
雖然出發點是不同的,但他們三個現如今的目標卻是很相同。
他們都一致反對了朝廷要在小浪底,建造水壩的這一國策。
完全的站在了朝廷的對立面上。
“胡鬧!”
“如此忠貞為民之官,朝廷怎能說革就革職了呢!?”
“你們如此做法,豈不是要讓朕寒了天下為民辦事之官的心?”
“如此一來,日後還有哪個敢為民請命?”
方景立刻拍案而起,厲聲說道。
這番話一出,趙廣辛直接傻了眼。
政事堂為了把陛下修建水壩的旨意執行下去,所以才貶謫了他們的啊!
怎麼到了陛下的口中,好像都是政事堂的錯了呢?
不管是誰的錯,方景最終還是召見了這三名抗旨不尊,還帶民鬧事的縣令。
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也就是這樣吧。
這件事情很快就在整個官場上傳遍了。
雷敬、何振喜以及和伸三人,他們本已經打點好了一切,正準備去往北地躲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