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的時候,他被松下次郎安排進了工坊中做工。
在倭國的工坊裡環境是特別差的。
每天不單是要忍受著刺耳的轟鳴聲,還要每天工作七八個時辰。
但在巫嘎的記憶中,這段時間也是他最美好的了。
因為在松下次郎的手中,他最起碼是可以吃飽飯的。
雖然在這裡做工一分錢都拿不到,但他還是很願意。
也正是因為能夠吃飽飯了,所以巫嘎才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希望。
可是很快,工坊中的機械不再有轟鳴聲了。
那些大大的機械被人拆解了之後,送去了大契。
巫嘎又回到了之前吃不飽飯的日子了。
松下次郎當然不會白白的養活著這些工匠了。
他乾脆就弄了一些農田,讓巫嘎去種地了。
可是,時代工匠的家庭,巫嘎根本就不會種地啊。
每天他累死累活的,卻依舊完不成任務。
而完不成任務的後果就是,沒有飯吃。
但就算是這樣,巫嘎也很感激松下次郎了。
在之後松下次郎就把巫嘎安排去了大契的船上。
他被松下次郎當成湊數的,送去了大契。
經歷了這麼多的波折,巫嘎其實早就看開了。
反正到哪裡都是受苦,去哪也都是一樣,無所謂了。
他只期望,再到的這個地方,能夠給他一口飯吃。
巫嘎在雨杭城下了船。
現如今,大契江南的雨杭城,這裡的工坊是最缺人手的。
本來這裡也是很有名的絲綢之鄉,而且除了製造絲綢之外,雨杭城的各類經濟都是很發達的。
現如今的雨杭城,可謂是各種工坊林立。
這樣的情況下,反倒是讓雨杭城的人手出現了不足。
當然了!
大契的高速發展之下,自然是需要更多的人來完成基礎的工作。
但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夠進到工坊當中,成為一名合格的工人的。
那些個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民,根本就沒辦法一下子適應流水線上的工作。
而工坊當中又是要嚴格遵守各項規定的,他們就有很多人都吃不消了。
所以,雨杭城這邊一直都是缺人手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