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他們來說,直接就被打的落花流水,一點招架的實力都沒有。
忽烈在世的時候,這開州城起碼還駐紮著一個營的水師。
只不過是因為冬季的到來,再加上北遼兵力不足的原因,這才把水師打散了,補充進了別的隊伍中。
如今開州城中只有一支守軍,這支守軍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在開州城中也只是站站崗守守城門罷了。
總而言之,就是北遼對面朝大海這一方向,根本就沒設防!
這次帶領登陸的,是登州總兵周匡。
周匡的親兒子帶著手下去遼陽府,勸降五王子了。
周匡也帶著自己的手下,攻進了開州城。
等開州城守軍反應過來的時候,守將已經被人給押送到了周匡的身前了。
周匡連給他說話的機會都沒留一句,直接眼皮都沒抬,就下令誅殺了所有北遼守軍將領。
其餘計程車兵全部押解回朝。
這一萬大契精銳槍騎,將會對戰勢產生巨大的影響。
十四十五兩位王子,他們到現在也沒有想到,在遼陽府還能出現大契的官兵。
這次北遼內亂之所以會發展到這個地步,除了忽烈的威望很大,能夠鎮壓住北遼的積患之外,另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冬天到了。
一到冬天,北遼的領土絕大多數都會處在極寒的狀態下,就連路面都會結冰,大軍行軍根本就是寸步難行。
北遼根本就想不到,也不敢想象,大契人居然會在這個時候對自己動兵。
一般情況下來說,草原人都是很喜歡春天或者是秋天來動兵的。
而大契人想要打仗,一般都是選擇在秋收之後。
這是因為大契依舊是個農耕為主的國度,春天的時候因為要種地,所以百姓的事情很多,不容易徵兵。
也因為這樣,所以就不容易組織軍隊。
而草原上的規矩則截然不同,他們到了春天的時候草料就會非常充足,隨時都可以準備發動進攻。
而冬天這個時間節點,正好就是兩個國度,不約而同的休戰日。
因為北方向來都是苦寒的,到了冬天之後更是極寒,而遼陽府這個地方,距離這交戰的戰場,還是有很長一段距離的。
所以,十四十五兩位王子,並不擔心大契會出兵。
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北遼內亂,能夠鬧得如此兇殘的根本原因。
他們不擔心大契人會橫插一槓,所以就愈演愈烈了,誰也不讓誰,也就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以至於到了現在雙方都殺紅眼了。
這對於大契朝廷來說,絕對算得上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北遼越亂,那大契的機會也就越大。
登州總兵之子周也,他親自去了遼陽府勸降,而他的老子周匡則是直接率領了一萬甲士,出兵開州。
五王子自然是沒辦法拒絕這個條件的。
只要對大契投降,成為大契的番邦屬國,那麼大契人就能保他不死在兄弟刀下。
這或許也是他唯一的出路了。
老十四和老十五已經開始準備好,要大擺慶功宴了!
他們帶人就駐紮在,距離遼陽府不到四十里的地方。
在這裡已經能夠遙望到遼陽府的建築了。
老十四和老十五,他倆是忽烈生前最喜歡的兩個孩子。
草原上的人總是對幼子有著更多的偏愛,前面的兒子們也都給北遼立下過赫赫戰功,但不管怎樣,最得寵的還是這兩個小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