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朝廷的軌道生意,那就是鐵桿的莊稼,絕對是躺著就能賺錢的買賣。
誰承想,朝廷明明盈利當中,居然自己主動的降價了!
皇帝的一道旨意,直接就讓軌道社七成的利潤煙消雲散了。
今年的軌道社分紅,一定很少了。
隨之而來的,便是股交所當中,軌道社股票的大跌。
不少人都開始紛紛拋售。
新年之後的股交所,可以說是相當的慘烈了。
幾乎所有人都在拋售股票。
相對於這些有軌道社股票的人,那些個沒有搶到股票的人則是在拍手稱快。
雖然大傢伙心裡都明白,整體算下來的話,軌道車的票價還是要比走路便宜,但一下子掏出來那麼多的錢坐車,他們還是覺得肉疼。
就比如說,很多進京趕考的舉人,他們就不捨得花錢坐車,現在還在趕路當中呢。
這下子,軌道車的票價直接降下來了,也是大大的方便了百姓們的出行需要。
但這也引起了一些新的矛盾。
月底的時候,中部諸州府的知府和縣令發現,自己治下出現了很嚴重的民眾流失情況。
要知道,在大契朝廷當中,人口數量可是一名官員績效的重要考核點。
哪個地區的人口增長了,那就相當於勞動力增長了,朝廷是要褒獎的。
但若是哪個地區的人口減少了,那就相當於少了人去幹活,朝廷不僅僅會下文斥責,更是會減少官員的俸祿。
而且更重要的是,人口少了那就相當於賦稅少了!
這樣的話,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都會出現。
到時候年終評定的時候,一定會被判為下等的!
而人口的增長並不是只有生娃這一條路,更多的則是遷徙!
現如今中部這一帶的問題就在於,隨著江南和岷嶺地區的工商業快速崛起,越來越多的百姓向著這邊靠攏了。
特別是花河府這樣的地方,工坊林立就特別需要勞工。
而勞工的薪水,那可是要比在老家種地一年,賺的多得多。
原本只是有一些鬧了饑荒的地區,流民才會來到花河府。
但他們拿到了薪水之後,回到老家過年的時候,看到那些窮到吃不上飯的同鄉,一個個就覺得自己命好。
而那些窮困的同鄉,看到突然富裕的同鄉,自然就會有人詢問了。
就這樣,年一過後,更多的人便隨著他們一同去了花河府務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