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是沒什麼太大的用處,但在大契上下來說,能有個秀才的身份還是很吃香的。
因為中了秀才也算是有了功名在身,若是不想繼續趕考了,就留在當地,在官府之中尋個吏員噹噹,也是非常輕鬆的。
如果嫌棄吏員賺的太少,那也完全可以去工坊和商鋪之中。
秀才完全可以做個掌櫃了。
若是碰上個膽子大點的,願意出去遊歷闖蕩的,那也可以去很多的地方。
比如說去了東寧、聖麋、高立亦或是倭國,就算是到安南或是南洋,最起碼也能被委任一方,做個縣太爺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果更有闖勁的,去了利亞大陸或是身篤的話,那完全可以當得上當地的高官了。
所以,別看大契現如今的讀書人多,可是秀才的含金量確實只增不減。
當然,這些出路都是中了秀才之後不願意再繼續趕考的了。
如果想要繼續趕考的話,中了秀才之後還可以考舉人。
如果像是熊泰和鄭景那樣考中了舉人的話,那可就厲害了。
如今朝廷禮部已經修改了法案,只要是中得舉人就可以免去一切費用,入國子監進修。
只要在國子監研修三年期滿,畢業成績合格者,都可以去吏部尋個小官來做。
這樣一來的話,舉人完全是有資格出任那些偏遠一點的小地方,去當個縣太爺的。
或者去一些比較富庶的地方,做個主簿也是不錯的。
在眼下這個光景裡,誰要是能中個舉人,那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了。
當然,中了舉人之後也並非是只能入國子監進修後外派為官,還可以有另外的一條路。
那就是能在國子監中讀好書,之後快畢業的時候去參加三監會考。
如果能夠順利透過三監會考的話,那在國子監中畢了業之後就可以獲得正牌進士的身份。
若是真的能拿到進士的身份,那可是祖墳冒青煙的了。
顯然,和文的父親對他也並沒有那麼高的期望。
他的父親只是想著,他能考中個秀才,那就可以回家來繼承家業了。
而景仲就又是一樣了。
景仲的家境也是很不錯的那種,但他並不是像和文那樣,他只是家中的次子。
要知道,按照大契人的傳統,次子只能得到一筆財產,之後就需要自己去另立門戶了。
現在家中的基業,那都是長子的。
景仲的母親是很喜歡他這個幼子的,所以這才讓他從小就讀書,也是為了給他謀一條後路。
如果真的能夠考中秀才,那他就會繼續趕考。
若是能夠如願中的舉人,那日後也就富貴不愁了。
兩人雖說是舊相識,但處境卻完全的不一樣。
他們在房中讀書,兩人一夜無話,都在緊張的準備著第二天的考試。
翌日清晨。
考場外熱鬧非凡。
鄉試,在文風盛行的江南,那可是一直都是萬眾矚目的事情。
此時考場外已經圍了很多的人。
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前來趕考的學子,而更多的則是來看熱鬧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