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第一道便是從高立到倭國之間的航線。
這也是距離大契本土最近的一道防禦線了。
按照熊泰的理論,不管是在高立還是在倭國,都是應該長期駐紮水師艦隊的。
這完全是為了保證,大契對這兩個藩屬國的控制權不會旁落。
同樣,這也是為了能夠在大契的近海起到防禦作用。
第二道防線就是從南洋諸國到安南的防線了。
這一道防線主要是為了能夠抵禦外敵。
大契在岷里拉和安南州之間設立艦隊,這絕對是很有必要的。
至於第三道防線便是從利亞大陸到身篤的了。
這其中就囊括了利亞大陸、暹羅、吉蔑還有身篤的範圍。
這道防線可以稱得上是,大契拓土的橋頭堡壘,也是防禦線的前哨所在。
還有瓊州、流求等等地方,熊泰構想出了縝密的三道防線,加一起一共六道。
看到這裡的時候,柳葉拍案而起,拍手稱絕。
熊泰,天才也!
這篇論海放在了柳葉手中一晚,他愣是沒有回家,就在翰林院中把它全都看完了。
一直到全都讀完之後,柳葉才長長的舒了口氣,只覺得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了起來。
什麼叫煌煌大言?
這就是啊!
海權,這是朝廷從來都沒有想過的問題。
朝廷拓土的方向,一直都是臨近接壤的各個內陸國度,也一直以來都沒有在海上遇到過什麼強大的國家。
倭國雖然曾經在大契有過作亂,但那也是這些倭寇登陸之後才造成的騷亂。
實際嚴謹的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海上強權的來犯。
可是在熊泰的文章中,他明確的指出了這一點,也說明了海上強權具有的威脅性。
如果有朝一日,真的有那麼一個國家,他們乘著大船來搶奪大契的藩屬國,用火炮轟開了大契的國門,肆無忌憚的掠奪著大契的財富。
到了那個時候,朝廷該如何應對?
柳葉此時此刻才算真正意義上,明白了海權的重要性。
他神清氣爽之後,細細回味著熊泰文章中的金句,只覺得一身的冷汗直流。
多虧有聖明的陛下啊!
當時朝廷開放海禁的時候,滿朝文武沒有幾個是支援的,甚至為了這件事引得天下一陣叫罵。
群臣無不是用祖宗之法令,來阻止陛下開海禁。
再後來的時候,陛下讓羋強大人帶著水師南下,朝廷上更是反對一片。
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在勞民傷財,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意義。
可是,若沒有陛下的高瞻遠矚,強行讓羋強大人開啟了遠航,建造了這樣一支威武水師。
如今的南洋、暹羅、吉蔑、安南……
哪裡還可能有這些番邦屬國呢?
怎麼可能想到還能有身篤這樣的殖民之地呢?
陛下斷然是早就明鑑了海權的重要性,他只不過是不願意與群臣明說,畢竟他們也意識不到!
柳葉回首,透過窗子看了看身後偌大的皇宮,心生感慨萬千。
他對方景這樣的大契明君,心中的敬畏只增不減。
能有如此聖明君主在位,我大契萬代福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