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答辯也不像策論那樣,不准許列舉其他的。
換種簡單的說法就是,這種方式既杜絕了豪門後生壟斷科舉的可能性,又給了寒門子弟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
陛下聖明啊!
羋婉兒依舊是用那種崇拜的目光盯看著方景。
陛下果然是聖主明君!
這場爭論的結尾,是以方景下達了聖旨來收場的。
當看見答辯的題目之後,不管是翰林院還是國子監,所有人都閉上了嘴巴。
還得是陛下啊!
居然能夠想得出如此神法,能夠做到兩全其美!
既然一定敲定了,那接下來禮部要做的就是把考試的形式給固定下來。
這題目就是日後縣試和州試的考題了!
春闈大考的準備工作,依舊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而此時燕京城的各大酒樓,也已經提前開始熱鬧了起來。
再有六個月,燕京城就要舉行會試了,各地計程車子們都要齊聚這裡。
大契的會試是要考策論的,所以很多的學子有條件的情況下,都會提前來到燕京城,到處向朝中重臣去投遞自己的文章。
這種情況在前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
士子們會向自己中意的大臣送去文章,這種情況被稱為行卷。
前朝時的行卷,是士子們為了引起主考的重視,甚至演變到後來還稱為了一種賄賂的手段。
在前朝科舉舞弊的情況很是盛行,其中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這種行卷之風。
但現如今大契的科舉制度和前朝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了,洩題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士子們現如今投遞自己的文章,也是為了能在燕京城先一步揚名。
只要能夠成為有名氣計程車子,那在會試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照顧的。
不過,這種私下攀附朝臣的事情,依然被很多人不看好。
政事堂就下過令,要新朝報在會試期間,新增加一個版面。
這個版面就單獨用來刊登士子們的文章。
法令一出,翰林院負責新朝報收稿的編纂們,可是忙碌了起來。
士子們紛紛將自己的得意之作,投遞給新朝報。
他們希望的就是有一個機會,揚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