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婉兒笑著從方景的腿上挪動了下來,她站在方景的身後,繼續給方景按著頭。
“妾身的父親曾經就說過,這八股取士是給寒門子弟和百姓家的一條出路。”
“這是為何?”
羋婉兒繼續說道:“妾身記得,當時父親說的是,這八股文最是好寫,只要是能夠熟讀四書五經者,都能寫出八股文。”
“所以,不管是寒門子弟還是百姓家,只要買四書五經就是了,花費不了多少銀子。”
“可這策論就不同了!”
“想要寫出晃晃大論,單憑四書五經是絕對不夠的。”
“書、經、文、典,天下之書都該讀一讀的。”
“別的不說,光是那十幾本史記,就不是尋常人家能夠買得起的。”
“所以說啊,寒門子弟根本就讀不起書。”
說到這,方景恍然大悟!
原來朝廷推廣八股文,並不是拘泥於形式,而是為了公平!
羋婉兒說道:“朝廷取士,最重要的就是給寒門學子機會。”
“若是用上策論,那些寒門豈不是無望了?”
“陛下莫要怪罪妾身誑語,如此一來的話,恐怕又要走上前朝的老路了。”
在前朝,那是一個門閥世家所掌控的時代。
因為讀書這件事是很奢侈的,只有那些門閥世家的子弟才能買得起書,請得起先生。
雖然當時也有私塾,但費用可是不低的。
寒門子弟和百姓家,根本就沒有出頭之日。
這也就造成了前朝門閥壟斷了朝廷的局面,朝廷中但凡是個官都有門閥在其身後。
大契建國就吸取了前朝的教訓,開國祖帝就立下訓誡,要後世必須透過科舉來選賢舉能。
但這科舉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如今大契採用的是八股和策論並行。
只要這秀才和舉人能夠考得上,那寒門子弟還是有機會能夠獲得一些小官的。
有了官身,到時候再去讀書,只要努力也是有機會考中進士的。
刻板的八股文,其實就相當於給了讀書人一個相對公平的機會。
羋婉兒哀嘆了一聲,說道:“可是,這八股取士也是有不少個弊端的。”
“不少讀書人十年寒窗,到頭來卻什麼也不懂,就只是知道四書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