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給全國之內,新晉的秀才和舉人登記造冊。
這可不是簡單的記錄工作,可以說其中的內容是相當複雜的。
不過,在考試前夕,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確定考題。
這次的考題劃定,朝野上下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首先是縣試。
這縣試都是各州縣郡自行出題,只不過出題的範圍是朝廷欽定的。
如此一來能夠保證每個縣郡的水平相差不大。
但這次,在確定縣試考題的時候,朝廷就爆發了巨大的分歧。
這是元學被定為正統學術之後,第一次舉行科舉大考。
可是元學的著作並沒有很多,根本就不足以讓全國那麼多的縣郡出題。
而且,很多地方的縣老爺,依然是儒學和道學的信徒。
他們本身就對元學一點興趣都沒有,更別說讓他們以元學為題了。
所以,他們對這次的縣試,熱情並不大。
這次各地縣令都聯名上奏,請求朝廷直接定下縣試的題目。
沒辦法,這種事情朝廷早就想到了,所以只能是由禮部硬著頭皮,責成翰林院和國子監,先出一套試題來看看了。
這下子一弄,朝廷上的爭議瞬間就起來了。
翰林院和國子監,他們兩家居然出了各不相同的兩套試題。
朝廷上下爭論的點,就在於這個題目的類別之上。
翰林院給出的題目是貼經,就是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完形填空。
這樣的試題和之前考試的內容相差不大。
翰林院想著,因為縣試是秀才等級的考試,所以內容簡單一點也是正常的。
一般來說這縣試也分為貼經和八股這兩部分。
說過了貼經,就該說說八股了。
這八股,其實就是類似於後世的寫作文。
根據四書五經上的某一個句子,來擴寫出一篇文章。?
<!17k>
喜歡我,大契昏君,敗光國運成天帝請大家收藏:()我,大契昏君,敗光國運成天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