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份投入,就能夠多一份希望嘛!
這墨者一脈還開辦了夜學堂,傳播這墨者的學術。
如今,在東南地區,墨者一脈已經是愈演愈烈,可以說的上是星火燎原了。
但對於墨者來說,官府就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了。
墨者的理念算得上是柔和的那種,但就是組織性太緊密了。
在花河府地界,就出現過好幾次,墨者們集結在一起,對工坊主進行批鬥的事情。
最後結果,居然是工坊主主動退讓了。
由此可見,墨者的結社能力是有多強。
對於墨者結社,官府這邊也是又愛又恨。
墨者的的確確是承擔了一定的教育和互助的社會責任,這對於官府的統治是有極大好處的。
但墨者結社同時也是一股特別強大的力量,如果不能加以管控,讓這股力量任其發展,到時候要是被有心人給煽動起來,那也是相當恐怖的。
於是,江南和花河府兩地的大臣們,紛紛上奏朝廷,要求正學術。
這所謂的正學術,就是想要朝廷透過打擊諸子百家,重新恢復儒家的地位。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份文書直接就被方景給否決了。
方景給出的理由是很簡單的。
朝廷科舉大考的題目,依舊是儒家的學術。
也就是說,四書五經依舊是平凡之人步入官場的青雲路。
只要這個大前提還在,那諸子百家就無法動搖朝廷的局勢。
學習了這些知識,但又不能進入官府,什麼正學術的事情,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朝廷的准許,讓江南一帶的墨者一脈發展的更是迅猛了。
當然,除此之外在很多的領域,也迎來了諸子百家的復甦。
就比如,擅長辯論的察士,隨著民間訴訟的日益增多,察士一脈也成為了狀師們必學的學術。
還有擅長財貨方面的陽子居一脈,也是被戶部的官吏們學習了起來。
不過,此時鬧得最兇的,的確是兵部。
如今這兵部之中興起了一股思潮。
兵部的官員們要求朝廷建立專門培養將帥的學院。
這也並非是兵部的人胡鬧,而是如今大契的將領確實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