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的死卻讓那些身在北遼的叛徒們,一個個都在心中敲響了喪鐘。
彭瑾這樣位極人臣的都被殺了,而且據說北遼王室連兇手都懶得通緝。
這說明了什麼?
完全是說明了,北遼上上下下都這些投降的叛徒,根本就一點都不在乎。
以前的北遼勢大,建立制度自然是要這些個大契文人來幫著做。
因為北遼本來就是遊牧民族起家的,在發展的道路上自然會遇到一些難以用武力解決的事情。
一開始的時候,小國寡民,上下自然同心協力。
他們那個時候都是一條心的,只想著全力拓張。
就算是有些問題出現,也都是被髮展的紅利給沖淡了。
就比如忽烈起兵之前,他也不過是在北方的一個部落的可汗。
也是因為部落遭遇了天災,餓死了數不清的人,這才想著傭兵開拓的。
然而在起兵之後,忽烈僅憑著小小的一個部落,就迅速的席捲了整個北方。
然後一統八荒,在遼陽府稱制。
但現在隨著大肆的開拓,他們也遇到了和大契類似的問題。
就比如說,大家都有了戰功在身,貴族們就出現了迅速腐化的問題。
還比如,那些拿了軍功的貴族,自己有了土地和良田,他們卻不知道該如何耕種才是。
這個時候,彭瑾這樣的大契叛徒,他們就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在這個時期當中,北遼對這些投誠的文人還是相當歡迎的。
彭瑾自然而然的也受到了極高的禮遇。
本來,彭瑾還想著,自己這是遇到了真命天子了。
日後若是北門入關,他這批最早期就投靠了的文官,一定會成為從龍之臣!
然而僅僅是兩場戰役下來。
大契先是在登州發起了突襲,擊潰了八荒中的一大部落。
在之後又在青州動兵,當著忽烈的面,又把一個大部落給打散了。
從這以後,北遼的國運就像是跳了樓一般,急轉直下。
現如今這些個大契來的文人墨士,已經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了。
畢竟現在是戰亂之時,說什麼好聽的話,出什麼好用的計謀,都比不上真刀真槍的武力可靠。
彭瑾的死,在北遼經歷的一系列亂局之中,只不過是小小的一束浪花而已。
完全可以說,之時滄海一粟罷了。
北遼如今亂作一團,王子之間相互攻伐不斷。
五王子雖然手上拿著忽烈的遺詔,也有部落的親族支援,可其他的幾個王子,也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他們的背後也都有龐大的親族,所支撐著。
就在北遼陷入混沌之時,登州這邊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將士們隨時準備攻之!
然而,在更遙遠的地方,基輔帝國之中,朝廷的使節團已經抵達了這裡。
首先,大契朝廷宣佈了,承認基輔帝國是大契的平等國。
之後使者又和艾麗婭女帝,簽訂了一系列的和平友好協議。
方景還特地任命了釋藍寧,讓他作為大契駐基輔帝國的公使。
專門負責大契對基輔的一切外事。
這基輔雖然放在西洋並不是很顯眼,但放在別處也算得上是個大國了。
艾麗婭登上帝位之後,卻也還是要面臨這一個正在衰微的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