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說道:“倭國也可以效法我大契朝廷,也成立個政事堂。”
“由你貴族選舉,共同選出丞相。”
“這倭國也可成立六部,六部尚書也可以此法選出。”
“今後這國事要堂中半數同意才可執行,大家也好同舟共濟,不再相互埋怨。”
“這樣一來,就再也不會出現上次的禍亂之事了。”
松下次郎突然覺得,吳迪說的這個提議還挺不錯。
如今這倭尉府控制的小主,怎麼說也超過了八成。
這就意味著,若是按照吳迪的方法來說,松下家絕對可以坐到丞相位的。
這個方案,松下次郎動心了。
他動心的原因也很簡單,那是因為現如今的倭尉府名不順言不正。
實在是太缺乏正統性了。
那些個有點實力有點野心的名主,動不動就會挑戰一下倭尉府的地位。
而倭尉府也是需要不停的打壓他們,以此來防止這些個名主發育起來。
這一套你追我打的玩法,實在是有點太簡陋了。
松下次郎也是個在大契考取了功名的人,他還曾經追隨過夏建寧一同戰鬥過。
他太知道了,倭國現在玩的這一套實在是太原始了,倭國想要發展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原本野心勃勃的松下次郎,他是想要為倭國發展工業的。
他極力的復刻著大契的體系和模式,然後在透過經貿上面的手段,使強大的倭尉府逐步吞併那些小藩。
可是突如其來的一場商戰,將原本實力雄厚的倭尉府全部給榨乾了。
現在的松下次郎根本沒有任何的能力,談什麼統合倭國。
然而吳迪現在給出的這個建議,在松下次郎看來到不失是個好辦法。
虛設倭皇,這就有了絕對正統的法理,也有了實際上的合理性。
倭皇的感念其實在倭國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倭尉府要做的只是控制住倭皇,這樣就能控制整個倭國了。
有了這個法理的存在,松下次郎可以擔任倭國的丞相,用倭國丞相之位來主宰倭國。
有了這個身份的支撐,就等同於有了對倭國的號召力。
而且,這個宰相是全體貴族推選出來的,那就等同於得到了所有貴族們的支援。
那麼不管是西方的薩州藩,還是北方的長門藩,他們就統統沒有了反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