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沒了糧食儲備,只要百姓們一天吃不上糧,第二天就會有起義的!
高立王庭不敢賭前途命運,金三順也不敢揹負著倒臺的風險,無奈王庭只能逐一接受了條件。
這也就意味著,高立朝廷只能按照去年的平均水平,向遠洋公司進行徵稅。
更糟糕的還不是這!
而是高立王庭徹徹底底的失去了對遠洋公司的控制權。
金三順現在是悔不當初,為什麼就那麼的貪財,要把所有的股份全都賣了呢?
可是木已成舟事已至此,還能有什麼辦法?
只能就這樣繼續混下去了。
高立所面臨的問題,何止是一個小小的海執行業那麼簡單。
他們那邊的土地兼併,也是同樣的嚴重。
在高立這片土地上本來就有很多的貴族,他們佔據了大量的良田,而普通人只能淪為他們的勞工,依靠給這些貴族種田為生。
在高立有很多普通人,就算是死了那一天,都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下葬。
和貴族們相處的關係好一點,貴族心軟一點,興許能給他一塊安身之地,若不是這樣就只能在山野間餵狗了。
當下高立的土地兼併問題已經達到了病態的地步。
而那些貴族見土地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兼併的了,便又把手伸向了其他的領域。
高立的貴族們紛紛研究起其他的行業,這些貴族們把高立僅有的一些生產業,也都給控制了起來。
這些貴族們在民間編織起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網。
這張網將高立控制的無法呼吸。
然而金三順根本就沒察覺,這場危機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倒不是金三順人傻話多,只要是他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根本不知道未來的路是怎麼樣。
說不好聽點的,如果方景不是穿越來到這裡,大契能不能有今天的場面誰也說不準。
雖然方景一直都想著敗壞大契的國運,但他可是從來都沒想著讓大契亡國的。
至於金三順就可憐了,他什麼都不知道!
甚至連自己要過的這條河,有多長有多寬都一概不知。
這些兼併的問題,其實在高立來說還不是最大的禍端
要說到最大的禍患,必然是最近越來越多的學院。
金三順為了全面的跟緊大契步伐,他甚至連教育也要抓住!
王庭委派更多的人去大契留學,之後回到高立來掃盲。
要說金三順的這種做法,多少是有點激進了,可要說最激進的是,他也學著大契朝廷,辦起了報紙,甚至還讓民間也一起跟著辦。
按照金三順的想法,民間自己辦的報紙一定更有趣,這樣也能激發出民眾的學習熱潮。
可是金三順完全想不到的是,這些被派去大契留學的學生,看到了大契的繁華之後,再回到高立看到那種破敗。
他們在心裡已經產生了不滿。
而高立本就不大,王庭之中也沒有多少空缺的官位,根本就安排不了那麼多的留學生。
不少人傾家蕩產的去了大契留學,在大契長了見識看了眼,但回到了高立之後卻連熱乎飯都吃不上。
高立的王庭根本沒有能力負擔這麼多的官員存在。
既然不能進王庭當官,那就去商社公司謀個餓不死的差事吧??
<!17k>
喜歡我,大契昏君,敗光國運成天帝請大家收藏:()我,大契昏君,敗光國運成天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