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手無縛雞之力,怎麼能成為大患呢?
孫文錢和榮千萬都覺得土銘說的有些匪夷所思。
要不是土銘寫過《拓論》這般有建樹的文章,他倆一聽到這話絕對會把土銘給攆走的。
不為別的,朝中多是正派進士出身,試問哪個不是讀書人?
難不成這土銘說他們未來會造反?
只聽見土銘繼續說道:“兩位丞相,是否可曾聽聞這農戶起義成功的?”
這一問題丟擲來,孫文錢和榮千萬都愣住了。
不管是陳勝吳廣還是黃巾起義,再或是孫恩也好,還是黃巢也罷,都沒有成功過!
土銘見兩人沒有作答,點了點頭說道:“一代皇朝覆滅之時,往往是農戶起義而為之!”
“但這農戶成軍,卻很少有得到最後之勝利的!”
“兩位丞相可曾想過這是為何?”
孫文錢和榮千萬對視了一眼,都不知所然。
土銘繼續說道:“自然是因為無根源所在!”
“或許初起有得勢之象,但最後都會因為內亂而散。”
“沒有讀書人的點撥佈局,就沒辦法形成體制,也就沒法成事!”
“這是千古不變之理!”
孫文錢和榮千萬一想,確是如此!
他二人點了點頭。
土銘繼續說道:“如今我大契國盛興昌,試問從國子監到各州郡學院,書生有多少?”
“朝廷又能拿出多少官位來給這些書生?”
“這書生無蠻力做不得苦工,十年寒窗最後一事無成,會如何?”
這個問題可是讓孫文錢和榮千萬,瞬間手腳冰涼!
土銘繼續說道:“下官記得上次陛下就有下旨,讓各州郡衙門加招吏員。”
“這雖能解一時之急,但書生愈加多起,朝廷總歸是要不堪重負的。”
孫文錢點頭。
土銘說的一點也沒錯!
遠了不說,就拿現在的燕京城來說,家裡稍微富庶一些的百姓家,都會選擇讓子女去讀書識字。
這一點從新朝報的發行量增大,就不難看得出來了。
訂閱新朝報的百姓家是越來越多,這本來是件好事,但也未必是件絕對好的事情。
從國子監到地方學院,都迎來了學習的熱潮。
大契人多為聰明好學之輩,江南一帶更是出現了寧可窮父母,也要供孩子的思想。
除了一些受災的地區之外,百姓們現在基本上都能吃飽飯了,大家也更願意在下一代的身上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