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此而已。
士兵們知道,接下來要有一場硬仗要打,段時間內可能都吃不上正兒八經的飯菜,所以就算是不情願也得吃了。
因為打仗本來就是件很費體力的事情,若是吃不飽飯就上戰場,很容易大敗仗的。
肉罐頭熱好了,鍋中的米飯也泛出了米香。
這種行動式的米飯,也是兵部為軍中特製出來的。
有句古話講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可見糧食對軍隊的重要性是有多麼的大。
但行軍打仗的時候,因為士兵的人數眾多,有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所以往往需要攜帶的糧食也自然不少。
可問題是,大米這種糧食是特別佔地方,而且也特別沉重的,攜帶起來非常的不方便。
若是遇到了大仗要打,可能運輸糧草計程車兵,比真正上前線計程車兵都要多。
特別耗費軍力不說,實際能夠送到前線的糧草也不多。
因為需要運輸的糧草多了,負責運送計程車兵自然也多了。
他們這些運送糧草計程車兵也是要吃喝的啊。
自古兵家都有過計算,十成的糧食運到前線至多也就能剩下三四。
在大契推行了工業變革之後,兵部就一直在研究這方面的解決辦法。
最後還是聯合了燕京城裡的一家工坊,終於研製出了這種行動式的大米。
其實就是把大米事先就蒸熟了,然後在用特殊的技術來進行脫水烘乾。
因為這樣製作出來的大米中沒有了水的成分,也就變得輕便了很多。
等到了前線的時候,將士們在用水把米煮熟,吃起來就和正常的大米沒有任何的區別。
雖然在將士們的口中吃不出來區別,但運輸糧草這塊的問題可是得到了極大的解決。
以前運送一個士兵的糧草,至少需要兩個後勤士兵來完成。
而自從有了這種行動式的大米之後,上前線計程車兵自己就能帶夠自己需要吃的大米了。
這也極大的減少了後勤士兵的負擔,讓更多的後勤士兵可以走上前線了。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
不不不!
如今在大契士兵的餐食中,可不僅僅只有罐頭和大米。
在前線作戰計程車兵,每一餐都要保證人手一個水果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