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現如今大契的權貴功勳們,甚至是有錢的大戶人家,都會選擇高立的大米來吃。
但金三順發現,賣大米的錢並不足以支撐他大展拳腳,甚至連平定北方之亂都不行。
而且高立人的生活水平,也沒有因為賣大米而便的好多少。
特別多的大契商品一股腦的湧入進了高立,高立國內所有的工匠鋪子全都停擺了,手藝好點的也只能淪為修理工。
在大契廉價的鐵器衝擊下,高立原本引以為傲的手工業徹底被瓦解了。
如今高立的這些工匠們,要不是離開高立去大契發展,要不就是直接轉行不幹了,再慘一點的就直接成了流民。
而大契安撫使呢!
他大量的收容了這些個工匠,甚至設定了大契語的培訓班次,教化這些工匠去學大契的文化,讓他們對大契更加的崇拜。
等到他們培訓完成之後,就會立刻把這些工匠送去大契的各個州郡去工作。
在大契的拿到的月銀可是要比在高立的時候賺的多得多了。
於是,一來二去之後,就有了更多的工匠選擇去了大契務工。
這麼一來,高立人才的流失相當嚴重,而且是那種段時間內沒法恢復的嚴重!
當然,這些工匠們除了去大契尋求發展之外,還有很多人選擇去了南洋那邊。
南洋那邊的氣候適宜,不像高立這邊那麼的寒冷,那邊的糧食也更容易耕種。
比起每年六個月寒冬的高立,南洋那邊好歹能吃飽飯。
高立的人口流失嚴重,這件事已經引起了地方上的貴族們恐慌。
因為貴族們知道,有這些底層人在他們是貴族,沒了這些人給他們壓榨,他們還算是什麼貴族?
如果一個地方上的人只剩下有錢人了,那有錢人還有什麼意思呢?
於是,這些個權貴們立刻就出臺了法令,嚴禁高立人出國!
但這樣的法令還是無濟於事的,甚至適得其反。
有很多活不下去的人,出現了瘋狂出逃的情況。
這些人拖家帶口的離開了高立,有的去往了南洋,也有的去往了利亞大陸,更是有很多人選擇去了大契安家。
這些事情都讓金三順頭疼不已。
他自然是明白的,如果高立沒人了,那高立也就沒了。
可是,現在的他也沒有一丁點辦法解決現狀。
而同樣的情況並非只有高立一家,倭國現在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而且,倭國面臨的困境可不單單是人口流失的問題。
他們的問題比高立的嚴重的多。
松下次郎說道:“我們倭國生產棉花的工坊全都破產倒閉了。”
“倭尉府百年基業啊,就要在我手上毀於一旦了。”
倭尉府,就是以前的倭國松下將軍府。
松下世家統治了倭國有近百年,積累的財富可不是一點點的。
也正是因為家底子足夠雄厚,松下次郎才有膽量強行在倭國推行改田為棉的國策。
本來他想著,只要透過棉布生意搶佔下南洋的市場份額,那倭國就有了更多的賺錢道道。
可結果確實被大契打的體無完膚,差點連命都搭裡面。?
<!17k>
喜歡我,大契昏君,敗光國運成天帝請大家收藏:()我,大契昏君,敗光國運成天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