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王族害怕承擔損失,所以一直都對高立王庭有意見。
如今兩方的內鬥更是愈演愈烈,甚至轉化成了無法調節的矛盾。
而高立安撫使龔健,他這段時間可是很忙的,也沒有時間搭理高立王庭中的這點破事。
事實上,就算是龔健知道了情況,他也是不想管的。
在高立鎮守了快有半年多了,方景終於把龔健這個人給想起來了。
這個在江南之亂中表現平平的欽差,坐在高立安撫使的位置上,好像也沒弄出什麼名堂出來啊!
龔健一直都是老老實實的跟著王月的留下來的政策走。
這也是方景能注意到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這樣的大庸人,自然是最適合順天府尹的職位了!
正好王月現在被調去南洋做都尉了,方景就把龔健給調回燕京城來,做起了順天府尹。
他臨行前,高立安撫使衙門中的人,全都為他道賀。
當今聖上乃是聖人也!
不重言臣,不重武官,而重有才德之人!
翰林院中的清流們,現在都爭先恐後的要求被外放。
甚至是越偏遠的地區,就越是搶手。
因為這些偏遠的地區往往都是很艱苦的地區,但這樣艱苦的地區又是很容易作出成績的地方!
他們也都看出來了,當今陛下選賢舉能,看的是才能!
另外還有一個風向的變化,那就是現在的朝中重新流行起來了一句話!
相公必起於州郡!
這是當朝開國年間,任用宰相的絕對原則。
就是說,就算尊貴如宰相的官員,都必須要從州郡小官開始做起。
沒有在最底層官場為官的經歷,就算你再怎麼牛也不能成為當朝宰相!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清流官,自願放棄燕京城大好生活去邊塞的原因。
他們就是要去州郡歷練,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有當宰相的機會!
當下朝廷任用的重臣,那可都是有過州郡為官經驗的人!
王月就是這樣的例子啊!
他做過言官,也做過一方使臣,後來又升任了順天府尹,現在就被皇上看中,成為了三品的南洋都尉。
王月是在他那一代官員中,被提拔最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