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眾人連連點頭。
這縫紉機可是在燕京城,當下最流行的熱門機械。
只需要輕輕的踩動踏板,就可以迅速帶動針線來縫補衣物。
這種東西一問世,立刻就受到了強烈的追捧。
坊間有不少做衣服的工坊,立刻就購買了這種機械。
製作衣服的時間大大縮短。
因為用工週期變短了,所以產量也就大了很多,產量大了隨著價格也就下來了不少。
以前的普通百姓都是買了布料之後,回家自己縫補成衣的。
就算是大戶豪門也都是如此。
他們會把自己喜歡的料子買回來,然後讓懂得針線的下人來做,甚至有很多的大戶人家會細心培養裁縫和繡工。
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時代的變遷同樣也帶來了很多變化。
燕京城郊外開設了很多的工坊,這些工坊中勞作的人也產生了一種需求。
那就是工作服。
在鍛鐵工坊上班的人,自然是不願意穿著自己衣服勞作的。
而且鍛造機會的升級也對他們的著裝有了變化,畢竟水衝錘的打擊力度特別大,這就勢必會產生更多的火花飛濺,也就需要特殊製造的衣服來保護身體了。
這樣才不容易被飛濺出來的鐵水燙傷。
還有像是蠶絲工坊和紡織工坊也是一樣的。
他們給女工們製作統一的服裝,一方面也能方面管理,另一方面也更能保護那些婦孺不被欺負。
於是,順應時代就產生了專門製作成衣的工坊。
沒多一會兒,每人三套嶄新的官服就做好了。
彭華上身試了一下,果然非常合身。
就在這時,又有一名吏員拿著文書走了進來。
那是上任的文書,還有一枚私印。
這枚私印的作用很大,它是用於知縣有急事,速速上報朝廷的。
知縣老爺的官印則是封存在縣衙之中的。
彭華因為要去的是極北邊陲,所以吏部還另外發放了一件羊毛大氅。
四人從吏部出來,一個個臉上都是帶著春風般的笑。
他們相互之間交換了自家的地址。
現如今在方景的要求下,燕京城中已經普及了門派這種東西。
只要付一點小錢,官驛司下設的驛站就可以將私信投遞到門。
只要有門牌的地方,不管多遠都可以寫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