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要是祖宗保佑了呢?
年齡最大的那個候補官員,他將手伸進了箱子中抽出了一個信封。
拆開一看,白紙一張。
他見只有一張白紙,也只能失望的嘆了一口氣。
不過,好在下次還有機會。
接下來的人依舊抽出了一張白紙。
後面的排隊的人,一個個臉色都帶著興奮。
彭華是他們當中年紀最小的一個,所以只能排在最後一位。
真要是到了他這裡,反而就沒有什麼懸念了。
第三個人拆開信封一看,雨杭城下知縣!
這人立刻興奮的蹦了起來。
看他的打扮,穿的是帶有補丁的破衣,臉色被餓的蠟黃,整個人也顯得消瘦,一看就是家境很不好的樣子。
要是放做以前,這樣的家境和出身,根本就不可能成為雨杭城這樣地區的知縣。
這可是個肥差。
吏部官員上前核對,確定沒錯之後就將他的姓名寫在了登記簿上。
這是吏部的部冊。
這個冊子上記錄了大契所有低品級的官員資訊。
吏部授出的官職被人叫做部除,若是到了知州這個層次的官員就不是吏部能說的算了,那需要政事堂來任命。
在政事堂中也有一個差不多的簿子,上面也是記錄這官員的資訊,那叫做堂冊。
部冊和堂冊都是用來記錄大契官員資訊用的,本質上是沒什麼差別的。
名字被寫在了冊子上,那就說明這個人已經成為了朝廷的正式官員了。
在場的所有人都在同他道喜。
這人惶恐的一躬身道:“小學家境貧寒,拿不出喜錢給予各位,還望各位見諒。”
喜錢。
這之前也是吏部授官之後的一種陋習。
按照以前的規矩,只要是被成功授官的,那就要給現場的所有人都發放一份喜錢,不管是誰見者有份。
若是發不出喜錢的話,那肯定是要被人刁難的。
同樣,給他傳出去個吝嗇的名聲也是在所難免的。
不過這次吏部的人可沒那個膽子去刁難。
吏員們拿上來了一個托盤,主官便說道:“無妨。”
“政事堂新定的規矩,從今以後授官不許相受喜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