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並非是科舉三甲出身,所以才走了國子監監生的路子。
確實不能僅是透過一次的科舉,就決定出一個人的才能有多少。
土銘又說道:“把話說回來,就算科舉完全公平,那就能說明,才學高的人就一定是好官?”
彭華依舊呆愣。
土銘說道:“咱就說孫殿孫大人吧,他的才學如何?”
“這一點大家都是知道的,可這並不妨礙人家成為一個好官。”
彭華對土銘所說的,一時間無言以對。
土銘笑著說道:“若是以家財來計,以學識來計,這不又回到了中庸之道的老路上了嗎。”
“不管是什麼樣的選官方式,那些權貴必將能找到漏洞,就像之前那些舞弊之人一樣。”
彭華點了點頭,似乎是聽懂了。
以前吏部選官,自然是要把那些有關係有背景的人分去肥差的地方,那些有權有勢的子弟一定能分到很好的官職。
彭華在國子監待了很多年,也見過不少比他聰穎比他還要有學識的師兄,可最後他們還是被分去了很偏僻的地方為官。
那些權貴家的子弟,不管有沒有多少學識,只要一授官,鐵定是個肥差。
這種不公平在寒門學子的心中,早已不是權臣歹人的計謀了,已經是朝廷不公正的印記。
現在吏部要用抽籤的方式授官,雖然寒門學子時不時也會戲謔幾句,但他們還是覺得這種方式挺好的。
畢竟之前那些肥差是怎麼也不可能落在他們這些人頭上的,現在卻有了一絲絲的希望。
而且,抽籤之後就算是沒抽到好地方,那也只能賴自己的命不好,自然是心服口服的。
土銘又說道:“再者說了,科舉的最根本目的就是給朝廷選賢舉能的嗎?”
一聽這話,彭華立刻反問道:“大人,難道不是嗎?”
土銘搖了搖頭說道:“前朝並沒有開過恩科,那朝廷就沒有良人賢臣了?”
彭華又愣住了。
土銘繼續說道:“不管是秦時的軍功爵位,還是漢時舉孝廉,朝廷都是有人才可用的。”
“其實朝廷開恩科,本來就不是為了選拔人才的,只是為了抑制豪門,給寒門子弟一個出路罷了。”
“本朝建朝不過百年,吏部中就有人敗壞成了如今的樣子,那些權貴家的子弟踏上仕途,總要比寒門子弟好出頭吧?”
“起點是不同的,自然結果也各不相同了。”
“這才是朝廷真正要面對的危機!”?
<!17k>
喜歡我,大契昏君,敗光國運成天帝請大家收藏:()我,大契昏君,敗光國運成天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