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彪很是疑惑的問道:“丞相,這前朝王大人的變法,下官也是多少知道些的,可為什麼春苗法會是惡法呢?”
羋天正說道:“前朝稱春苗法是惡法,理由還是因為王大夫操之過急的原因,派下去推行春苗法的官吏為了能更快的工作,給了不需要借貸的人借貸,也讓很多佃戶破了產。”
“不過,這種理由也可以說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
“任何法令在推行期間,都是這樣矯枉過正的,此前說春苗法是惡法,這種說法其實是說不通的。”
聽著羋天正的解釋,李彪更是疑惑了。
羋天正繼續說道:“其實把春苗法說成惡法的都是些鄉紳豪強,他們這麼做完全是因為朝廷影響到了他們的利益。”
“民間的長生庫,就是地主侵佔普通百姓土地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不少的百姓急用銀子都是因為,糧食歉收、娶妻生子、身患重疾等等。”
“他們需要用銀子,就只能找到當地的地主去借。”
“在這些地主手中借出來的銀子,是需要有抵押的,這些普通百姓能用什麼抵押?”
“還不是最值錢的口糧田。”
“他們或是自願,或是被迫的簽下了高息的字據。”
“只要遇到了災年,亦或是再碰上什麼倒黴的事,他們破產都是好的,不死就不錯了。”
“他們原本的良田也就會被地主拿著字據,合法的佔有了。”
“這就是土地兼併!”
羋天正話到此處,狠狠的抽了口氣。
“一代王朝的興衰,其根源就在於土地的分配啊。”
“若是大片的良田都被地主佔據過去,那沒有田地的人該怎麼辦?”
“要不就給地主做工,要不就只能變成流民。”
“流民就是最不穩定的力量,百姓們沒有飯吃自然要起義,而朝廷想要平定,殺是肯定殺不過來的,只能掏錢。”
“地主佔據了大片的良田,朝廷能收到的田地稅自然也就降低了。”
李彪這句話絕對聽懂了,但依舊是很不解。
“這是為何啊?”
羋天正看了他一眼,隨之說道:“地主擁有那麼多的良田,自己種肯定是種不完的,所以他們就會僱傭佃戶來進行耕種。”
“大量的農戶沒了土地,所以自願要求去做佃戶的人肯定是越來越多的。”
“那要求給地主種地的人多了,地主給出的工錢也就會越來越少,從地主手中租地的租金更是會越來越高。”
“朝廷對良田的田地稅是十抽一,那麼地主對佃戶的抽水,就是十抽二。”
“更有甚者會十抽五!”
“交了這麼多佃租之後,這些佃農想要活下去,就只能耕種更多的田地,原本一戶佃農自己精耕三畝良田就夠一家吃飽,但給地主做佃農的,就必須要勤苦耕作十畝有餘才能勉強不被餓死。”
“可是你要知道,一個人精心的照料三畝田地,和苦耕十畝地最後的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種十畝地的產量不一定會高,甚至依然有可能會餓死。”
“既然是如此,那就更多的人不願意種地了,與其給地主種田還餓死,倒不如直接做流民準備反了呢。”
“長此以往下去的話,歷朝歷代的田地稅都是越收越少。”
“除了地主會想辦法瞞稅之外,土地兼併帶來的產量減少也是重要的原因。”
這番精細的解釋下,李彪終於明白了。
地主對於良田的佔有慾是無限大的,而普通的農戶想要守住自己的良田何其難啊。
羋家發達了之後,羋天正也是購買過一些土地的,這一點無可厚非,但要是貪得無厭,以此牟更大的利就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