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計與京察制度是並存的,本身的目的是在於獎優懲劣。
讓各級的官員都能夠恪盡職守,做好本職的工作,為朝廷做出貢獻。
說白了這就是對朝廷中的官員進行的一次全面考察。
除了丞相和六部的尚書之外,在燕京城中為官的大小官員全都要接受京察大計。
察的是品德修養、業務水平、身體素質等等的綜合考察。
優秀者雖然不會被升遷,但在以後的仕途中到是可以留下很好的記錄。
以後也會被皇上和百官看在眼裡,甚至會被貼上能臣的標籤。
從此晉升的路也就寬了很多。
但那些不合格的,輕則會受到訓斥,重則甚至會降職,最嚴重的有可能會被辭官。
自從方景即位之後,還沒有進行過京察大計。
這次方景也是想明白了,既然自己找奸臣找不到,那就直接來一次大考!
這樣肯定能查的出那些人是不合格的!
然後他就只需要重用這些人就好了!
京察大計是分為九個等級的。
上上等、上中等、上下等、中上等、中等、中下等、下等、下中等、下下等。
這儒家思想就是講究個居中調和,一般來說上上等和下下等是不會出現的。
最好的評價也就是個上中等。
當然,下中等也不會輕易的給出的。
但如果是評測是下等的話,那可就要面臨著降職或是辭官了。
既然是這樣,方景也想明白了!
那就把那些下等的官員全都找出來,然後挨個賦予重權就好了!
京察大計也是政事堂牽頭的事情。
由政事堂牽頭,吏部負責具體的實施。
方景已經等不急羋天正還朝了,他直接讓付薪翰主持了這次的京察。
朝廷的一道旨意下來,整個燕京城的氣氛都變了天。
所有為官的人都惶恐了起來。
在燕京城為官的人,升遷的速度自然是很快的,那可是距離天子和重臣最近的地方,是所有當官的人都想要去的存在。
但這京察又是所有官員全都很害怕的事情。
往屆京察的時候,甚至有官員直接要求把自己外放的情況出現。
他們自然是那些各項都不達標,而且心裡很有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