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一直在強調倫理綱常的理學來說,格物致知聽起來好像更有趣一些。
而土銘還把元學的原理與蒸汽機,自動槍等等新玩意聯絡在了一起。
甚至在最新的一期文章當中,直接用元學的原理拆解了紡織儀的原理。
這就讓很多不願墨守成規的年輕人,非常的感興趣了。
現在這幫年輕的學子,有不少都改學了元學。
而被土銘管理的國子監,更是直接開放了元學專修的課程。
每次只要土銘去講學,場場都是爆滿的狀態。
土銘更是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
學問不應該分高低貴賤,人人都有求學的權力,也都應該懂學。
他還鼓勵燕京城中的私塾開設算術、工學等等的私學。
專門可以培養記賬和工程方面的人才。
如今這燕京城的商貿更加繁榮,各個店家都是缺少能寫能算的賬房先生。
土銘親自開辦了學堂,專門在夜間無事的時候來傳授好學的百姓。
他把這樣的私塾稱之為,夜書堂。
他便負責培養那些聰明的夥計,教他們學字算術,還夾帶教授了一些經義。
土銘將自己當時在江南訓練炮兵的講義翻找了出來,稍微做了些改動,果然效果還不錯。
同時,土銘還特地邀請了剛剛返回燕京述職的高永鑫,讓他來教授機械原理方面的知識。
這樣的課程也是受到了不少平民家的喜愛。
就算是賺不到什麼錢,學習了一門手藝,也總比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農活強。
一下子,燕京城中求學的風氣大漲。
不少百姓家都會購買一些識字啟蒙的書籍來看看,就好像誰要是不認識兩個大字的話,出門都容易被人笑話。
這樣的風氣傳開之後,燕京城中百姓們的識字率也跟著就上來了。
同時,新朝報的銷量竟然也跟著進一步增長了起來。
這一切在李曉黎看來,都是土銘的功勞。
他自然也是更傾向於土銘的元學了。
顧不得笑著說道:“如果新朝報實在刊登不下,那就直接印一本書,然後把他們的想法都放進去就好了。”
“我當年其實也有過這樣的想法,現如今就留給你來實現吧。”
“這種書不需要每天都刊發,一個月刊發一次就好了。”
“內容上單一一點比較好,你可以把它和新朝報分開來單獨售賣。”
“依我看,就叫《百家論》好了。”
“你可以向所有的文人來徵稿,然後稿費就從售出的書籍中進行劃分好了。”
李曉黎聽著連連點頭。
他自然是聽從了顧不得的建議。
一名名為《百家論》的書籍,每個月發行一本的新朝報副刊書籍就這樣發行了。
第一期百家論中,李曉黎向土銘和那些理學大儒們約了稿。
名聲放出去之後,第一期就被讀書人們很快的搶空了。
李曉黎感動的就快要哭出來了。
他還以為百姓們是特別熱衷於學術,沒想到卻在一次閒聊中發現,讀書人根本就看不懂這些大儒們和土銘之間的論戰,到底是個什麼。
他們只覺得《百家論》這樣的書能夠放在書架上,那是絕對有面字的。
不過,百家論的銷量還是很不錯的,這也讓他坐穩了新朝報編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