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發子彈穿過了騎兵的鎧甲,毫不留情的終結了他們的生命。
硝煙散去,那些騎兵已經潰不成軍。
而大契的槍手還扛著自動槍,繼續前進。
這下子,北遼這邊瞬間就失去了戰鬥意志。
雖然高立兵表現的不盡如人意,但有大契精銳做後盾,單憑這點騎兵就想阻止聯軍,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北遼的將領是個果斷殺伐的人,他立刻吹響了撤退的號角。
就這樣,大契和高立的聯軍,終於衝過了綠江,在北遼的領地上建立起了一座據點。
高立這邊進展的很順利,而東寧王這邊的戰爭卻陷入到了一種很奇怪的狀態中。
東寧大軍都是以騎兵為主力的,在招募了一群江湖人士和良家子弟之後,東寧王也打造出來了一支槍兵部隊,而且還是那種騎著馬的槍兵。
這種使用多管銃的騎兵,一般來說會配備兩把。
他們還會在多管銃中間插上一根刺刀。
然後利用戰馬的機動性來追擊,再使用多管銃來遠端射殺敵人。
如果要是遇到了近戰也不怕,完全可以用銃頭上的刺刀進行擊殺。
兩把多管銃可以讓他們省去填裝彈藥的空隙,遇到一擊未中的情況還能多打一次。
這些可都是東寧王的寶貝,一直都在仔細的訓練中。
這次東寧王也是下了血本,帶著世子方寧和兩千槍騎,外加六千普通騎兵,直接殺進了草原。
在草原之上,機動性是絕對重要的。
因為草原的廣闊,憑藉步兵是很難捕捉到敵人的。
所以這次東寧王並沒有帶上步兵。
聖麋部落這邊,對大契的態度從原來的漠不關心,到現在的曖昧有嘉。
這其中青雲道長髮揮了絕對的作用。
青雲道長在草原上傳經佈道,讓聖麋部落的人堆大契人充滿了好感。
青雲道長還醫治過瀕死的聖麋可汗,甚至很多聖麋部落的貴族都得到過青雲道長的恩澤。
在聖麋部落中,青雲道長的名望比部落中的大祭司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青雲道長的描繪之下,大契那可是朝聖者的天堂!
而聖麋部落是靠近東南側的東寧國的,這段時間的通商也是聖麋部落的商人賺的最多。
最讓部落族人喜歡的,就是那東寧特產的羊毛衣。
這種有羊毛編織的衣服,又輕便又保暖。
比起羊皮襖子來,既沒有腥臊味,價格還便宜。
而且大契的商人還會在部落中收購羊毛,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個完美的交易鏈條。
聖麋部落中存有大量的東寧和大契製品,甚至已經有很多的商人能說上一口流利的大契語了。
所以,聖麋部落是希望和平的,而且對這場戰爭的態度是絕對消極的。
聖麋部落的可汗乾脆了當的拒絕了出兵的請求。
東寧王的軍隊也和聖麋部落很是默契,完全沒有去找聖麋部落的麻煩。
反而,東寧還在幫著聖麋部落圍剿那些野心勃勃的小部落。
這就奇怪了。
一邊是龐大的聖麋部落,毫髮無損!
東寧王的軍隊很是精準的繞過了聖麋部落和他的附庸小族。
而東寧王總是能順理成章的找到那些,反對聖麋部落的小部落。
甚至聖麋部落的牧民和商人們,還會給東寧軍隊做嚮導,充當帶路人,幫著他們去剿滅那些想要出兵大契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