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旨之後,夏建寧開始思考。
有十個報功的名額,都該有誰呢?
首先是滇南布政使土銘,他雖然是個文官,但這次遠征軍的後勤事務都是由他來處理的,而且炮兵也是由他來訓練精準打擊的。
功勞自然是少不了他的。
羋強提供了金納霜,讓將士們免於瘴氣,也是有功之人。
選他們兩個,自然是所有人都會服氣的。
還剩八個名額。
夏建寧乾脆按照軍功斬獲,決定了封侯的名單。
這樣作法大家也是心服口服的,能夠被封侯的自然很是高興,沒有被封侯的也不氣餒,只要跟著夏建寧將軍,未來還是很有希望的!
按照方景的聖旨,夏建寧被封為了鎮西王,擁有大契內三府之地,剩餘的十位為二等候,擁有一府之地,如何安排地方就由夏建寧自己選擇了。
一場安南大戰,居然造就出了十一個世襲罔替的王侯。
見這一幕,大契人自然是士氣高昂的,而安南人卻一個個垂頭喪氣的。
安南王和百官全都被押送上了船,接下來等待他們的,就是終身囚禁在燕京城裡了。
這對安南王來說,到也不算是壞事。
按大契律法和皇家祖制,像安南王這樣的謀反之人,誅其九族都不為過,說到底還是方景仁慈了。
至於安南軍隊,他們全部都被繳了武器。
普通計程車兵發放回鄉,一些有技能計程車兵,則暫且留在了大契的軍隊裡。
就這樣,安南王朝,亡了!
有不少安南人都在痛哭流涕,但他們從來都沒想過反抗,倒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奴性,而是他們真的害怕了!
大契軍隊轟垮城牆的那一刻,就有如神兵天罰一般。
此時的大契軍隊在安南人的心中,就是不可戰勝的存在。
接下來,鎮西王親自去見了吉蔑王朝的王太后。
這位年輕貌美的王太后,請求能夠親自去往天朝上國,拜見當今聖上以表敬謝。
她甚至還提出,要讓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年幼的吉蔑王親自去燕京學習。
這種兩國之間的大事還牽扯到了貴族,夏建寧自然是不敢擅作主張的,他立刻向朝廷稟明瞭這件事,等待朝廷的決定。
紛亂不休的安南半島,瞬間就平定了下來。
此時的方景還不知道,在他的治理下,大契的版圖已經遠遠超過了太宗時期。
從東寧到安南,這都是新打下來的國土。
高立和倭國臣服,吉蔑也完全臣服。
南洋諸國臣服,佔據了格蘭侵佔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