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是考得好的,他們志得意滿喝的很是熱鬧。
另一種則是考得差的,他們也只能喝酒買醉了。
此時的氣氛已經和大考之前截然不同了。
等考生們全都離開了貢院之後,考官們也開始忙碌了起來。
批改前面的貼經,這種事情倒是不難。
只要是個文官都能做得,但卷子的數量極多,這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考官們用了一天多的時間才選出了所有判定為“通”的卷子。
也就是貼經題目中,對了五條以上的卷子。
讓所有考官都很是驚奇的是,這一次居然有兩個人的貼經完全正確。
這種事情可就是相當的稀罕了。
要知道,貼經對上五道題到不是什麼難事,但想要一點也不差的話,那可就是相當困難的了。
在不知道考題的前提下,想要答對所有的試題,那就需要有著異常豐富的學問,說是滿腹經綸也不為過的那種。
可因為試卷的名字位置都是要糊住的,所以所有考官也不知道完全答對的兩人到底是誰。
接下來,閱卷官們開始工作。
他們要做的就是從這些貼經合格的卷子中,審閱策論的等次。
他們五個閱卷官為一組,如果覺得那個策論寫的不錯,閱卷官就會在卷子上畫一個紅色的圓圈。
一份考卷上若是有三個圓圈,那這份卷子就可以送到主審官的手中。
主審官會在其中挑選出有資格進入殿試的卷子。
雖然只需要有三個紅圈就可以,但這三個紅圈可是非常困難的。
這些閱卷官都是曾經經過科舉廝殺的,考取到進士的人。
想要得到他們的認可,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很多的卷子雖然前面貼經答的不錯,但後面的策論可能一個紅圈都拿不到。
這樣的卷子也只能流局了。
主考官,也就是子楚,他坐在廂房之中等待著最後的結果。
審閱卷子的工作足足做了三天有餘,待第四天上午,三百多份卷子放在了子楚的桌案上。
這些都是透過了貢試,可以進入殿試的考生了。
這些人今後就可以被稱為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