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侄,據我所知,雖然互市能帶來利潤,但是似乎也沒有那麼多啊”
“是啊弟弟,姐姐對經商也多少有所瞭解,雖然茶葉能賺到不少,但是畢竟一次帶的貨本就不多啊”
“別人怎麼做,我不知道,但是我的互市可不像其他人那麼利薄”
周邵陽所說的互市,就是後世人們所熟知的茶馬互市,茶馬互市在唐初貞觀六年就有了,是漢藏兩地的居民以茶換馬,或者以馬換茶的一種交易方式。
陸遊的南唐書中提及,北蕃好食肉,必飲茶,因茶可清肉之濃味。今蒙古人好飲茶,可為例證,不飲茶,多困於病,無怪其常以名馬與漢人易茶也。
草原上的蕃民主食一般以肉食為主,喝的也是乳酪,身體裡雜質太多,又排不出去,所以經常的導致病患,後來有人發現多飲茶之後,可以去除體內的油膩,而那些平時的一些病痛也不見了。
所以,茶這種在漢人看來只是一種飲品的植物,卻成了蕃民們的必須品,以至於在藏民們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
而現在的交易用的茶葉大多都是隨便晾一下,然後就用袋子直接裝著運到西北藏族地區,雖然利潤高,但卻裝不了多少貨,所以這個問題也一直都困擾著那些行商們。
但這一切在周邵陽眼裡這都不是什麼事。
而他此刻遞給拓拔洪山和麗孃的磚裝物就是他自己製作的茶磚,周邵陽讓人從江南等地收購茶葉,在經過曬青,經篩、扇、切、磨等過程,成為半成品,再經過高溫汽蒸後壓成磚。
拓拔洪山和麗娘看著手裡的茶磚,細細的打量了起來,周邵陽給他們的茶磚外表形狀平整,四角邊緣分明,厚薄大小均勻。從這種形狀看就知道他的運送很是方便,而那背後代表的利益完全不是他們能夠想象的。
此刻拓拔洪山已經完全忘記了周邵陽殺了他八百族人和抓了他兒子的事了。
拓拔洪山一雙眼睛此刻似乎變成的銅板的模樣:“賢侄,不知此物能沖泡多少”
這就變賢侄了,果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是看利益說話啊,只要利益足夠,就是殺父仇人都能變成自己的盟友。
“李伯父,小侄製作的茶磚只要掐下指甲大小就能沖泡一壺了”
“只要這麼少,就能沖泡這麼多”拓拔洪山似乎不相信的道
周邵陽讓人取來了泡茶的器具,當場就給他二人演示了一番。
等茶泡好後,周邵陽示意二人飲用。
拓跋洪山和麗娘端起茶盞喝了一口,細細品位了起來。
麗娘道:“色澤棕褐,湯色紅濃,香氣清純,滋味淳厚,不錯,是好茶,就是不知弟弟你想作價幾何”
“小弟的價格並不是按銀錢計算的,而是以物易物”
“以物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