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四條有甚區別?”郭彌勒瞪大了眼珠子,因為惱於對方不辨是非,說話時候胖臉上的肉都在不停的抖顫,“彼等枉自出手害人性命,靈州人報複亦是理所當然,何況靈州人已算網開一面,不過手指腳趾而已,至少他們還有命在!”
話不投機半句多,伍教頭也惱了,粗黑的眉毛皺成了一條線,粗壯的脖子坦露的面板上面青筋都繃了起來,“依郭東主所言,俺那兄弟就該去死?”
“是否該死,自有宗正寺和三法司判定,於郭某家區區酒樓東主何幹?”話扯開了,郭彌勒反而鎮定了許多,沉聲斥責道:“此次不同以往,連那楊二都難逃罪責,皇帝與朝中諸位大閣亦明令不得招惹靈州人,莫非你比朝中諸位還要精明?或說憑伍教頭這只花胳膊,就能與眾不同?”
“不敢……”伍教頭說不出話來了,一是常來這豐頤樓閑坐,知道面前這位八面玲瓏的郭彌勒顯然不是易與之輩,二是再無腦他也是軍中教頭,怎也不會認為自己能比朝中一眾大佬更聰明。
見對方收口不言,郭彌勒頗為苦口婆心的緩和了一句,“伍教頭乃郭某這酒樓常客,恕郭某多言,兄乃軍伍中人,該知兵家名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今那靈州人顯然非比尋常,無人能知對方究底,冒然行事,絕非上策。”
不同於顧慮重重的趙宋高層,這一屋子人都是有些力量且又不甘平靜的那一類,尤其是面對初來乍到就強勢無比的靈州人,怎也不能讓他們認可。而不同於眾人的想法,郭彌勒這話真的算是老成之言。
腦子有些憨直的伍教頭閉口不言,自認為聰明的人卻從不會缺少,石元慶就是這樣想的。
所以在沒人開口的時候,他站了起來,晃著腦袋說道:“彌勒哥哥休要為上者諱2,世無完人,朝中大閣也難免一葉障目3!”
瞥了對方一眼,顧及到這位石家庶出子的身份,郭彌勒懶得開口直言反駁,只能隨意找個位置坐下,靜聽下文。
而其餘始終沒有開口的人,在聽聞這石元慶的不同提法之後,眼睛閃亮了起來。
見有人感興趣,石元慶來了勁頭,端著身前酒碗猛灌了一大口,然後扯過汗巾抹去胡須上的酒漬,昂然說道:“石某初歸,耳目卻不閉塞,涉及靈州人事,皆有耳聞。依石某所聞,靈州人分為兩撥,一為鴻臚寺所迎使節,時下受城衛軍護持,並無太多動作,此可忽略不計;另一則為日前予家父難堪之人,頭領衛四郎,率眾百五十人居於城南二十裡莊院處……不知此況可對?”
圍坐人群中,一個穿著錦繡袍服商人模樣的中年人脫口答道:“石大官人所言,分毫不差!”
見到有人附和,石元慶的興致愈發濃厚,繼續道:“依石某來看,靈州人來得太過湊巧,轉眼即是春節,皇帝不想節日裡亂糟糟,而朝中諸位大閣……嘿,去了寇樞密,餘下人都與鵪鶉沒甚兩樣,那位秦大將軍,更是內宦出身,有甚膽量?”
作為石保吉的兒子,哪怕是庶出的,石元慶的膽量也遠超旁人,別人不敢評論的事情,他可是百無禁忌。
說者無忌,聽者就更不在意了,加之石元慶所言也並非全是胡言亂語,一眾與座者倒是興奮了起來。
……………………………………
注:1花胳膊,北宋年間沿襲了前朝戰亂年間的很多舊俗,包括為了防止士兵脫逃,給士兵身上烙印的往例。有士兵為了掩飾粗陋的烙印,配之以繡紋,就演變成了紋身,這其中有一部分繡品花哨紋樣精美的更是把這種紋飾當成了炫耀和武勇身份的象徵,宋時民間稱呼這些人為‘花胳膊’。《水滸傳》中九紋龍史進就是花胳膊中的一員,這一習俗後來東傳倭島,並在島國一直延續至今。
2為上者諱,指為了尊敬尊貴的人避免說出不得體的言語。
3一葉障目,用來形容人被區域性或者短暫的現象所迷惑,而看不清真正的事實。這一成語出自《淮南子》,本書中石元慶也算是名門之後,話語中用這種成語來彰顯自己,實在是平常事。
——————————
附:終於搬家完畢,累慘了,今日開始恢複更新。
在停更的這些天,曾有書友不斷打賞,他們的名字是“平道枯木”和“李亮洲”,感謝兩位的微信紅包打賞!另感謝書友們的推薦與評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