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雙眼睛盯著靈州之地的變動,沒人能說得清,作為局內人的羅開先更沒有那個洞察千裡之外的本事,雖然他比旁人多了些詭異的本事,但沒了後世的通訊裝置,他一個血肉凡人並不比他人強許多。
不過好在一點最重要,羅開先有一顆堅強有力的大心髒。
經歷了一路坎坷,他對這個時代已經有了一個基本認識——沒超出他對歷史書上記載的範疇,無論是風土人情還是重大事件,或許細節有些許出入,但總的來說,他在後世讀過的那些書裡面記載的東西還算是靠譜的。
所以,對眼下經營出這麼個局面,他還是頗為滿意的。十五六萬人啊,放在後世至少能算一個偏遠的縣城總人口了,當然和那些富裕的地方沒法比,問題是這時代的人口總數也沒多少,一路行經數萬裡,也就是開海倫和君士坦丁堡還有拉伊城幾個為數不多的城市人口多些,其餘的地方不是人煙稀少,就是虎豹狼熊縱橫四野,即使過了孛羅城,到了這片記憶中的故土,看到的也同樣是荒野無人的景緻。
史書裡記載的河西這邊的熱鬧事不少,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民生民俗卻沒能記錄多少,至少在羅開先看來,時下的靈州這地方不比後世的偏遠的西疆野村好多少,四下裡雖說散佈著一些部落或者村落,但是能看得到的耕地沒幾處,水利建設更是全無,有數的那麼幾處土堡也頂多千八百人了不得了,餘下的地方更多是雜草野塘,碎石灘或者爛泥地,還有偶爾能看到的被掩映在枯草與碎石陰影下的枯骨——這類事物在後世的和平地界是很難看到的,但在這個時代,卻不是稀罕事,多年的徵戰與混亂,這地方就是一塊沒有規矩的世界。
當然,說完全沒有規矩也不盡然,黨項人掌控了定難軍,用來統治地方的方法是部落式的族供與軍稅兩樣結合的法子,粗曠而疏漏,行事更是簡單粗暴,至少羅開先從側面瞭解到的就是這些。
在如此雜亂無章的地界,資訊的傳遞根本談不上穩定,惡劣與荒蕪的環境,更是極大地阻礙了人員的流動,包括軍隊的出行。
所以,盡管沒有對周圍各大勢力——尤其是趙宋和北遼的具體情報,羅開先卻並不擔心己方會遭遇到大規模敵人的圍剿。
他看得很明白,靈州這地方目前還只是偏僻的爛泥塘,就算距離絲綢商路不遠,也算不上什麼重要的地方,而且自己這隊人到來的倉促,算是本地的新魚,周圍的狗魚鯰魚或者鱷魚們沒有摸清自己底細的時候,是不會妄然動手的,除非有那不開眼的,比如興州馬氏之流,只是,所謂馬氏之輩,值得重視嗎?
這可真的不算是羅開先狂妄自大,換了早在希爾凡的時候,一兩萬敵人或許還會讓他頭疼一陣,但是如今?一路整合歷練下來,手下輕重騎兵總數三萬,重步兵一萬餘,光是這些家夥就夠很多勢力喝一壺的,還不算越來越油滑的斥候營,以及技能越來越熟練的弩炮營,手下一群沒事兒就嗷嗷叫的家夥,無論哪一個拉出來,都是能夠讓人輕易應付的。
加上對這個時代的節奏的瞭解,羅開先真的沒覺得有什麼會打亂自己的安排,至少暫時不會。
當然,說這個暫時,也頂多是一兩年光景。
因為在這段時間,羅某人也命人收集和彙總了一些周邊的資訊,雖然收集資訊的人不是那麼專業,但零散的資料結合之前李德明提供的點點滴滴,也足夠他拼湊出整個河西一帶的大略情況,有了這些認識,他對眼下的發展前景做過一些粗略的估算。
至多一年時間,他羅某人就能徹底掌控周圍百公裡範圍的一切事宜,兩年時光,靈州的人口沒準就能翻上一倍,兩年之內,靈州這裡應該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包括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這可不是他閉門造車空想出來的,而是透過自己手中的力量與本地情況對比分析出來的,談不上準確,他也沒這個方面的實踐經驗,但是後世退役後走遍了世界各地,看也能看明白很多事情的。
手下有一大堆熟手工匠,還有差不多的人力,以及能供應至少半年的食物,還無法解決基本建設的問題,那他羅開先真的該找一堵牆撞死了。
對於那些經歷了多年戰亂的人們來說,羅開先不信他們不想過安穩的日子!
整理好了這個思路,他的心思也就安定了許多。
告誡自己眼下需要按部就班穩住陣腳的同時,他曾經想過制定一份短期的發展計劃,沒過兩天又自我否定了。
先不說眼下正是快速變動的時候,就是制定了計劃,又有幾個懂得去掌控執行呢?何況,眼下駐足靈州僅僅三個月不到,瞭解的情況還遠遠不夠,制定出來的玩意兒能看嗎?
於是,暗嘆了缺人才的羅某人開始琢磨弄幾個培訓的綱要,經濟方面的事情他不是很精通,但也有所瞭解,把印象中的一些概念整理一下扔給杜訥和李軒幾個人,想必會有所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