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曉也感到很納悶。
老教授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與今天的主題講座有什麼關係?
這種話題應該跟接近哲學的層面吧!
周平安繼續說:“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人有三次死亡’的說法。”
“第一次死亡,是心臟停止跳動的那一刻,也就是生物學上的死亡。”
“第二次死亡,是在葬禮之上,也就是社會意義上的死亡。”
“第三次死亡,是被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遺忘,也就是所謂的終極死亡。”
三次死亡的說法餘曉不陌生。
他知道不少國家都有這種文化,在影視作品裡也有所體現,可老教授為什麼要專門把這個概念拿出來說呢?
他繼續聽了下去。
“那麼同學們覺得,三次的死亡之中,哪一次才是真正的死亡呢?”
周平安頓了頓才繼續說:“我想絕大多數人還是會將生物學意義上的死亡認為是不可逆的、真正的終結!”
“然而。”
“確實如此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根據這麼多年的研究,以及這些年全球發生的詭異事件,我們已經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生理性的死亡並非終結!”
“我們過去對這世界的瞭解一直都太膚淺了!”
餘曉很贊同。
如果生理性死亡就是終結。
怨鬼黃鵬這樣的存在又該怎麼解釋。
只是餘曉有點想不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陰靈鬼怪,於是更仔細的聽了下去,期待能在接下來得到解答。
周教授緩緩道:
“對深海魚來說,漆黑的海水就是構成世界的全部,它們不會知道海洋之外有陸地與天空,更不會知道海洋之外有與它們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生物。”
“又或者如果世上存在二維生物,那麼對它們來說,世界只是一個平面,它們存在的本身,就註定了難以觀察到並理解三維世界。”
“那麼我們人類所篤信的全世界就是真正的世界嗎?”
“不,至少不是全部的世界!”
“幾個世紀以來,我們的科學界太關注物理層面的規律了,卻忽略了這個世界並非完全由可觀測的物質所構成。”
“其實對這個世界來說。”
“精神比物質更重要。”
“我們的精神活動、集體記憶,乃至幻想與創作,從古至今都在深遠影響著世界的執行。你我以及世界上出現過的每一個人,既是世界的體驗者,也是這個世界的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