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張曲
“公子,這一片就是那張曲他們的上貨之地了。”
趙娃指著前面說道。
孫要順著趙娃手指的方向看過去,那江邊一排漁船停泊在岸邊,許多人各自從自己的船上將一個個魚筐取出來,抱下船,放在岸邊。
“都是在這裡賣嗎?”
孫要好奇的問道,因為他看到有人給銅錢拿走魚了。
“這些都是魚販子,明天上午拿到城裡賣的,他們今天買了就拿回去養著。”
趙娃解釋道,那些打魚的人,都是隨時打了隨時回到江邊賣,誰也不會拿到市場去自己賣,一來路遠又麻煩,二來又怕打魚的互相競爭價格,最後都討不了好。
“這張曲倒是有些能力。”
孫要點頭說道,這就等於壟斷了魚市場,至於魚販子,就和他們無關了,想要便宜的,都可以來江邊買,只是尋常人買條魚也不至於跑到江邊,而魚販子也就是賣給尋常人,那幾條几條的,也影響不了什麼,反而幫了魚販子出魚。
“這位大哥,你這魚怎麼賣啊?”
孫要走到一個船伕邊,看著他那一筐魚,問道。
“你要什麼魚?”
那船伕笑呵呵的問道。
“鯽魚,怎麼賣?”
“十文錢一斤。”
那船伕笑道,看孫要的打扮也不像個魚販子,不過他可不敢亂賣價格,是以你要一斤和要一百斤都是一個價格。
孫要聽了十文錢一斤?這麼便宜的嗎?不過對比一下糧食產量,孫要又覺得這並不貴了,這一斤魚肉可抵的上三斤大米了。
像趙娃這種兩畝地的人,畝產150公斤一季,一年兩畝地兩季,最多不超過六兩銀子的收入,也難怪他寧願做個閒漢也不願意種地了。
一家三口沒有個四畝地的人,只有出門被人剝削的份兒,人均二畝地,才能叫貧農。
這是作者根據資料推測出來的,勿要介意,至於三文錢一斤大米,主要是因為古時候沒有什麼人會賣出自己種的糧食,所以比史料記載要高一些。)
“十文錢一斤?我要買的多一些呢?”
孫要不得不問了,因為他不是給自己買,而是想要其他村民都買,這樣的話,恐怕還真沒有什麼村民買得起。
一斤十文錢,按照滿貫一千文錢折一兩銀子算,一畝地一百尾魚都要投入一兩銀子了。
“你買多少都是十文錢一斤。”
這船伕說道,在他看來這就是哪家的公子哥,不知道行情。
“你們主事的是誰,我想和他談談。”
孫要說道。
“公子,你和誰談都沒有用,這規矩就是我們主人定下來的,誰來買,買多買少,都是一個價。”
這船伕說道。
“你告訴我你們主人在哪兒,我自會和他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