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行來,不急不緩,實在是光風霽月,別有一番仙風道骨。
……
“錚~”琴音響起,林漠的演奏開始了。
曲目——《洞天春曉》。
《洞天春曉》,最早見於《藏春塢琴譜》,後收錄於《陽春堂琴譜》、《天聞閣琴譜》、《琴譜諧聲》、《蘭田館琴譜》等多本琴曲譜集中。
傳說明代沈音夢遊洞天,遇一老人奏中和之曲,醒後作此曲。樂曲尤如遊仙境,“令人清心瑩,塵滓盡消。”
……
《五知齋琴譜》對該曲解題曰:蓋此曲之妙,從容和順,為天地之正音。
撫之者,不思前人作曲之精義,而反譏聲調之太淸,置而不彈。間有彈者,而出音多飄忽。
吾懼今人厭古調之希微,誇新聲之奇變。將欲求淳古淡樸之音,亦不可得。
餘故重加考定,深究義理,庶不失前人作曲命名之意。而仙風和暢,萬卉敷榮,隱隱在指下也。
其後記言:洞天一操,洵古調也,沖和恬澹,與漆園夢蝶相髣髴。蓋太羹元酒之味,止堪自娛,似難索解於人也。
《沙堰琴編》記載雲:宮音寫春景而以洞天冠首,不在尋常風日花鳥之間可知也。
古稱天下名山三十六洞天,皆為仙人所居,神仙之事,自古言之唐人小說文章家架空,摹擬煙雲縹緲,金碧輝煌,極詼詭神奇之致,遊仙詩心曠理超憂深思逺,或借托以寓興,或假故而搜奇,大抵空幻之境不可作必有之妄求,不必作必無之理想也。
琴曲中言神仙羽化為大操,其他中小操耳,然均未足以方洞天之廣大雍容,仁庵稱東坡語評之雲,筆勢崢嶸,文采絢爛,漸老漸熟,方造平澹,寔非平澹絢爛之極也,誠然誠然。
餘凡三習洞天而後脫稿,從此愛不能釋,然非可以語淺俗縱勉彈以向客益寡而增疑,昔丘公秘彈幽蘭,不以授人真賞者,願以是為個人寄興之曲,閑牕淨幾時一操習,蓬萊仙境自在其中。
……
《洞天春曉》全曲共十八段,各小段標題分別為:一、啟明清旦;二、金雞三唱;三、月淡星稀;四、玉殿鐘鳴;五、群仙朝會;六、鸞鳳和鳴;七、光含永珍;八、鶴舞洞天;九、九皐聲徹;十、仙佩迎風;十一、九霄步虛;十二、風雲際會;十三、萬樹桃花;十四、澗水淙淨;十五、金雞離海;十六、玉兔西沈;十七、彩霞萬疊;十八、雲迎旭日。
這是一首大型琴曲,其意境之高、韻味之足,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
從琴曲的結構來看,《洞天春曉》大致可分為起承轉合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一段,是起。第二部分從第二段至十二段,為承。第三部分是第十三段至十五段,為轉。第四部分從十六段至十八段結束,為合。
……
琴曲的第一段即第一部分,琴曲透過散版的形式將“仙風和暢,萬卉敷榮”的自然背景隱隱現於指下。
……
林漠右手中指向內彈入,散勾一弦、二絃,繼而散勾一弦、三絃,琴音低沉渾厚,一聲一聲,悠悠緩緩,卻是意味深遠,餘音嫋嫋。
天光微露,晨曦始現,些許清寒的空氣卻是格外的幹淨而明澈,更似有絲絲縷縷的清氣縈繞其中。
眾人不禁深吸一口氣,只覺得神清氣爽,暢快不已。
微光若隱若現,泛著淺淺的金輝,並沒有灼熱的溫度,只是一種涼薄的感覺,不冷,卻也不熱。
此時,萬籟俱寂,天地萬物似乎都還未蘇醒,都還在黑甜的夢鄉中。
但那一縷縷微光正在逐漸打破這份寂靜,明明無聲無息,卻實有石破天驚之效。
天,要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