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的強烈,如此的灼熱,根本容不得絲毫的忽視,是的,不甘心,他怎麼能甘心就此輸給這三個“小毛孩”呢?
不甘心,不甘心!
這般激烈的情感啃噬著他的內心,猶如滕蔓般死死纏繞著他的四肢,並且,越勒越緊,已經深深地陷進了他的肉裡,吸食他的血液,吸食他的骨髓,有種刻骨的疼,讓人幾欲瘋狂。
......
行至一半,阮琰在通道裡停下了腳步。
鼓譟的內心撞擊著他的胸腔,發出一聲聲低低的、沉悶的轟鳴,充斥了他的整個大腦。
他沒有刻意去壓制,因為他知道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他只是緩緩地調整著自己的呼吸,漸漸地,短促急躁的呼吸變得綿長起來。
他知道,可以了。
再次邁開的腳步沉穩、舒緩,衣擺輕輕拂過地面,有淺淺的光一閃而逝。
阮琰再沒有任何的躊躇猶疑、徑直邁出了昏暗的通道。
謝清靈演奏得很好,他又怎麼能輕易認輸呢?
現在,該是他的表演時間了。
……
阮琰一襲銀灰色暗紋直裾深衣,黑緣,青質玉帶。
燈光揮灑而下,阮琰恍若身披漫天星光向眾人行來。
所有人都下意識地眯了一下眼,隨即睜大了雙眼,屏息凝神,他們知道,演奏,就要開始了。
……
寬大柔軟的衣袖拂過琴桌,阮琰仔細把琴擺好,寬頭朝右,懸空擺在琴桌外面,窄頭朝左,最細的七絃朝裡,向外依次是六絃、五絃、四弦、三絃、二絃、一弦,一弦最粗。
阮琰颯然而坐,沉肩,墜肘,雙手虛放在琴身上方。
微斂雙目,纖薄的眼皮能敏感地感受到燈光的炙熱光線。
這般直接的溫度似乎蒸發掉了他最後的一絲緊張,他的心變得安定而沉穩。
“錚~”阮琰睜開雙眼,左手按弦,右手食指向外彈出,挑四弦,泠泠琴音隨之流淌而出,頭一個音便攫住了所有聽眾的心神,他們毫無抵抗力地沉入了阮琰所創造的曲境之中,悠然神往,不辨真幻。
……
曲目——《天風環佩》。
《天風環佩》,又名《碧天秋思》、《聽秋吟》,初見於明初的《神奇秘譜》,又一說是傳自明代的《古音正宗》琴譜。
《神奇秘譜》對該曲的解題雲:臞仙曰﹕是曲之趣也,若夜寒月白。雲淡星稀,琅風玲玲,玉露湛湛。凜若神遊於太羅,仙遊於玄館。鏘然鳴珂,鏗然戛玉。不見其人,但聞瓊琚珊珊而已,使人聞之,可以起思仙之志,有換骨超凡之想。茍非神仙中人,豈能識之?
全曲共四段。
“天風環佩”的意思是形容琴音的奧妙,有如神仙在天空乘風來去,雖然不能見到,卻可以聽到佩玉鏗鏘的聲音,有淩雲出塵之意。
有說法認為“天風環佩”是取義於《詠懷古跡》: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