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操》後被收錄於《重修真傳琴譜》、《黃士達太古遺音》、《謝琳太古遺音》、《自遠堂琴譜》等琴譜中。
《謝琳太古遺音》中雲:按龜山在魯地。孔子仕魯,齊人饋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知其時不可為,翮然而行,望龜山而作此操也。
……
琴曲以泛音開頭,韓昭或勾或挑,琴音清亮古拙,韻味悠遠。
琴音幽幽,似有嘆息聲若隱若現,引得眾人不由得越發收緊了心神,豎起耳朵,前傾身子,想聽得更仔細一點,不願錯過琴音一絲一毫的變化。
韓昭左手按弦,右手食指向外彈出,挑六絃,琴絃震顫,音色質樸,突然有男聲響起,卻絲毫不顯突兀,低沉甚至帶著幾分沙啞的嗓音,與琴音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讓人只覺得在這個點就該出來這個男聲。
眾人的情緒不由得更高了,只覺得這曲,這歌,都恰恰好,一切都恰如其分,一切都是那麼完美,一切都剛好撓到他們的興奮點,眾人臉上的表情不由得更添幾分迷醉。
“龜之氛兮,不能雲雨。
龜之枿兮,不中樑柱。
龜之大兮,祗以奄魯。”
韓昭似低吟,似朗誦,又似歌詠,抑揚頓挫,一字一句,皆是掐著曲子的節點,更是透著幾分厚重與蒼茫,還有幾分若有似無的悵惘與哀愁。
這份傷感越來越濃,猶若漫布青冥的陰雲,層層集聚,沉得幾乎要擠出水來。
恍然間一座大山緩緩浮現,其形狀巍峨雄奇,其海拔更是高聳入雲。
山,本無好壞,但其位置卻有好壞。
這般高大的恍若遠古巨人的山體,遮天蔽日,完全擋住了眾人一窺其後風光的視線。
尤其是在冥冥中知道這座山後有更美的風光後,眾人更是哀嘆不已,只覺這山真是無比的礙眼。
山風烈烈,碎石滾動,烏雲密佈,氣壓迫人,卻又別有一番悽愴悲涼。
“知將隳兮,哀莫餘伍。
周公有鬼兮,嗟餘歸輔。”
韓昭左手將琴絃按在面板上,右手或勾或挑,琴曲已由泛音轉為按音,和著韓昭的吟唱,竟讓眾人恍惚間覺得並不是只有韓昭一個人的聲音,而是有多人的聲音相和在一起,齊聲歌詠,聲音渾厚、莊重,又有著絲絲縷縷的悲愴纏繞其間,更為的動人心絃。
琴曲進入尾聲,韓昭反複勾挑,口中也是反複吟詠:
“知將隳兮,哀莫餘伍。
周公有鬼兮,嗟餘歸輔。”
……
“周公有鬼兮,嗟餘歸輔。”
……
韓昭左手大指觸六絃九徽,中指點一弦七徽,右手兩弦託勾,最後一個指法——撮落下後,琴曲,徐徐結束。
最後一聲琴音悠遠綿長,似無盡的喟嘆,飄飄渺渺,終是漸漸消散在虛無中。
......
韓昭收勢,緩緩吐出一口氣,讓自己從之前的演奏中脫離出來。
這是一首年代久遠的曲子。它不長,卻難在古韻的再現上。
整首曲子不急不緩,卻是有稜有角,琴味十足。
……
觀眾們有些恍恍惚惚,有些觀眾起身時身子還不由得晃了晃,漸漸地,“啪啪啪”有三三兩兩的人拍掌,清脆卻單薄而顯得愈發的空曠,但是,很快,“啪啪啪”掌聲如潮洶湧,波濤起伏,一浪高過一浪。
這般渾厚的掌聲,讓韓昭的臉上露出了淺淺的笑容,眸若星子,璀璨若斯。
抱起古琴,韓昭泰然起身,鞠躬謝禮,隨即轉身退場,步伐穩健,背脊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