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故人》全曲共六段。
曲子第一段以清亮婉轉的泛音開頭,幽謐之氣緩緩彌漫開來,月色清輝,薄如輕紗,傾灑而下,籠罩山野,茅齋無言,山谷幽寂,偶有幾聲蟲鳴,一派寧靜祥和中又透出了幾分清冷。
茅齋滿屋煙霞,興何賒,老梅看盡花開謝,山中空自惜韶華。月明那良夜,遙憶故人何處也。
茅齋主人背負雙手,仰頭凝望,眉宇間流露出幾分思念之情。
琴曲的第二段開始上板。節奏緩慢而規整,曲調纏綿而悱惻。琴音綿延不絕,滿腔的情真意切由心而發,遠方的朋友,你還好嗎?此時,你又在何方?
青山不減,白發無端,月缺花殘。可人夢寐相關,憶會合何難。疊嶂層巒,虎隱龍蟠,不堪回首長安。路漫漫,雲樹杳,地天寬。
琴曲的第三段、第四段,旋律移向高音區,並由單音旋律轉而採用空弦,低音作和音襯託。
在旋律層層推進後,又連續下行,眾人好似清楚地看出了主人家思緒翻滾,心潮起落的複雜心理,那股濃濃的思念故人之情也因此達到了高潮。
同人久別離,訊息不曾知。心似長堤柳,千絲又萬絲。
琴曲的第二、第三、第四段都以固定終止型結束,頗有幾分輾轉反側,“剪不斷,理還亂”之感。
慨嘆參商,地連千裡,天各一方,空自熱衷腸。無情魚雁,有留韶光,流水咽斜陽。
琴曲的第五段再現第二段曲調,主人家的情緒漸趨平靜。
琴曲漸入尾聲,第六段低音區跌宕的節奏和尾聲半部分激越的泛音曲調,又掀起了一次感情的波瀾,有欲伏先揚之妙。
……
《憶故人》以泛音起音,也以泛音結尾,一曲終了,餘音嫋嫋,悽清中愈顯孤寂,李崇思微垂著頭,陰影中的眼角有些微微的泛紅,似有一抹晶瑩一閃而逝。
這首曲子,明明在過去的兩個月裡已經練習了無數次,演奏了無數次,明明後來即使心有慼慼,卻也不會再眼紅了,更別說流淚了。
這樣不好,他知道,連琴師自己都無法打動的曲子,又如何去打動聽眾呢?
他知道他已經有些陷入為練琴而練琴的困局中,練琴於他不再是享受,而是一件冰冷而機械的任務。
在師父的提點下,他意識到自己犯了致命的錯誤。
他知道自己是慌了,是著急了,在四藝競演決賽的重大壓力之下,他已有些潰不成軍。
這樣下去是不行的,他清楚的知道。
但他卻猶如一頭困獸般,在狹窄逼仄的環境中橫沖直撞,卻不得其門而出。
他對於自己很失望,他有什麼好緊張的呢?他沒有什麼遺憾要去彌補,更沒有什麼恥辱要去洗刷。
他不需要孤注一擲,他也不需要破釜沉舟,他只需要循序漸進就可以了,何況進入決賽的他就已經是立於不敗之地了。
但是任他想得再清楚,他一直糟糕的表現卻彷彿是在赤裸裸地嘲笑他:沒錯,他就是緊張了,而且是慌亂得不知所措,甚至連琴都談不好了。
也許很多人覺得像他這樣一帆風順的天才,一旦碰到點情況就會立馬崩潰。
呵,他覺得可笑,為什麼?一帆風順不好嗎?
難道為了鍛煉承受能力與應變能力,或者說所謂的心性,就要特意去承受失敗嗎?就要把他的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抹殺嗎?這太可笑了,不是嗎?
李崇思最討厭的就是別人把他當作溫室裡的花朵,受不得一點風吹雨打,認為他遇到一點挫折就會一蹶不振。
但是,他是誰?他是李崇思!
這麼點“賽前綜合症”,怎麼可能打倒他?
雖然他對於自己竟然會有“賽前綜合症”這種新人或者說不自信的人才會有的症狀而感到幾分不可思議。
他終究是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雲淡風輕。
但是,對於他而言,既然知道自己身上出的是什麼問題了,那麼解決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至於結果?看現場的演奏就知道了。
他做到了,他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