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靈緩緩落座,裙擺如花般綻放,銀青色的枝蔓發著瑩瑩的光,靈動至極,恍惚間,似乎一條條枝蔓蔓延攀援在空氣中,恣意搖曳,其上更是冒出一個個花骨朵,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綻放,嬌美的花瓣近乎透明,嫣紅的經絡清晰可見,明黃的花蕊抖下簌簌瑩粉,仿若星屑閃耀,如夢似幻。
“錚~錚~”琴曲以一段低迴婉轉的間奏開始,宛若一聲長長的嘆息,在每一位觀眾的耳邊幽幽響起,其心間便莫名染上了幾分悽楚與愁怨。
曲目——《古怨》。
甫一出聲,謝清靈的演奏便攫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
《古怨》是大華朝現存最早的琴歌,其創作人是南宋詞人姜夔,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人。
姜夔一生不得意,少時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轉徙江湖。今存詞八十餘首,多為記遊、詠物和抒寫個人身世、離別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對於時事的感慨。
其詞情意真摯,格律嚴密,語言華美,風格清幽冷雋,並留有《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古怨》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古怨》這首琴歌中,姜夔嫻熟地運用七聲音階和半音,使曲調顯得清越秀麗,這與他獨具一格的清剛婉麗、典雅蘊藉的詞風結合得天衣無縫。
楊萬裡稱其有“裁雲縫霧之構思,敲金戛雲之奇聲”。
......
琴聲泠泠,泛黃陳舊的卷軸上,塵封的紅色繩結緩緩松開,一副久遠的畫面再度重見天日:
日暮夕下,明明是溫暖明媚的色彩卻透出了幾分悵惘與哀愁。
暮色籠罩下的山巒靜默無言,聳立在天地間,便似有無形的壓力擴散開來,天色愈發曖昧昏暗了。
煙霧濛濛的江面上,一葉扁舟徐徐劃過,姜夔站在小舟上負手凝望,目光悠遠,隱有感傷,從眼底、從眸光深處,絲絲縷縷的溢位,卻是連綿不絕,層層疊加,便是極致的痛。
腳下之舟漫無目的,縱然想找個維系之處,也是茫然四顧而無所得,正如他的人生一般,何處是歸途?前方又在何方?又想到山河凋零、民不聊生的國家,更是無限傷感,愁緒滿腸卻無法紓解,奈何?奈何?
謝清靈輕啟雙唇,低低吟唱:
“日暮四山兮,煙霧暗前浦。
將維舟兮無所。
追我前兮不逮,懷後來兮何處?
屢回顧。”
琴音絮絮,有園林“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藥草之屬,莫不畢備。又有水碓、魚池、土窟”,可謂奢華至極,可是不待眾人驚嘆,卻看到園內嬌豔的嫣色朵朵凋零,花瓣殘敗,顏色慘白,讓人唏噓不已。
驀然,眼角捕捉到高樓上的一抹纖弱身影,衣袂飛揚,風采絕世,卻是縱身一躍,這般決然,但眾人似乎能清楚地看到女子眼角的那一滴清淚,晶瑩剔透,折射出最後的光芒後,便就此消散而去,仿似從來就不曾存在過般。
就如女子那戛然而止的命運,短暫的芳華,這一切是誰主宰的呢?
“世事兮何據,手翻覆兮雲雨。
過金谷兮花謝,委塵土。
悲佳人兮薄命,誰為主。”
琴音哀婉,刻意壓低的女聲自持中透著幾分沉鬱悲涼,緩緩吟唱。
但是,難道再沒有春天了嗎?當然不是,春天總會年複一年地到來,但是,即使年年的春天都一樣的美好,人卻是一年年地老了,不知不覺間竟已是白發滿頭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