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組演奏的曲目為《鹿鳴》。
《鹿鳴》,出自《詩經·小雅》,是《小雅》的首篇,為先秦宮廷樂歌。
《儀禮註疏》雲:“《鹿鳴》,君與臣下及四方之賓燕,講道修政之樂歌也。此採其己有旨酒,以召嘉賓,嘉賓既來,示我以善道。又樂嘉賓有孔昭之明德,可則效也。”
此曲自古以來評價頗高,《樂府詩集·琴曲歌辭·題解》言:“古琴曲有五曲、九引、十二操。五曲:一曰《鹿鳴》,二曰《伐檀》,三曰《騶虞》,四曰《鵲巢》,五曰《白駒》。”
《新傳理性元雅》雲:此詩小雅,周王乞言於嘉賔,被之弦為燕享通用之樂歌也。今之鹿鳴佳宴,鄕飮酒醴,皆作為聲歌,而絲桐少傳。夫以大典禮而雅樂不傳,非一大缺典乎。餘特編之譜,祈雅音之不廢。
《鹿鳴》,一字一音,四五字一節。有很多正徽半音。行曲很慢,散起,柔落,整首曲子都是在舒緩的琴歌意境中婉娩而來,古風宛然。
……
“錚~錚~錚”琴音雅緻柔和,幽幽響起,謝清靈眉目婉然,眼瞼低垂,長長的睫毛微微顫動,落下一片淺淺的陰影,衣袖滑落,露出白皙纖細的手腕,修長的玉指或打或勾,淺粉的指甲閃著盈盈的光。
驀地,有清淺幹淨的女聲響起,音質如玉,低婉動聽。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一隻,又一隻鹿兒身姿靈巧,從黑暗中輕快地蹦了出來,呦呦叫喚,聲音稚嫩,惹人憐惜。
早已淹沒在歷史洪流中的君臣盛宴漸漸在眾人眼中拉開了神秘的面紗。
好一派鼓樂齊鳴、觥籌交錯之景!
舞女曼妙的舞姿在眼前旋轉,恍若極樂之境!
琴聲如水,琴歌如水,一切都美好得讓人沉醉,只願長夢不複醒!
燈光變換,謝清靈漸漸隱於黑暗中,隨著一道男聲的響起,李崇思緩緩顯出身形。
完美銜接的琴音,沒有一絲的停頓與延誤,李崇思骨節分明的手指靈活舒緩,右手中指散勾六絃,繼而左手大指輕點在九徽上,右手中指向外勾五絃,六絃,七絃……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佻,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不同於女聲的輕柔婉約,刻意壓低的男聲更顯低緩磁性,一字一字,和著琴音,低吟淺唱,抑揚頓挫。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又一束燈光打下,同時顯露身形的謝清靈與李崇思同聲吟唱,女聲與男聲,清雅與厚重,相輔相成,琴音雅韻盎然,更添古拙之意。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琴音幽遠,餘韻悠長,此琴,此歌,纏繞在心間,久久不散。
燈光大亮,第三組的演奏到此結束。
“啪啪啪”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是毫不掩飾的欣賞與激動,在這個舞臺上,這是第一組表演琴歌的組合,讓人驚豔!
……
燈光再次暗下,觀眾們很自覺地停止了討論,全都滿含期待地望向了舞臺。目前為止,每一組的表演都一再重新整理他們的認知,不愧是四藝競演的複賽,這水平真是高的沒邊了。
下一首,又是怎樣的呢?他們翹首以待!
“哇~”安靜昏暗的會場響起了一片低呼聲,騷動開始蔓延。
“天吶,太帥了!”